解讀教師:李彬 哈三中南崗校區高三數學備課組長
數學:變化較大減少選講模塊
東北網2月14日訊 2017年教育部考試中心下發的《數學高考考試大綱》修訂的原則是:貫徹改革需要,融入科研成果,體現時代氣息,彰顯學科特色。關於數學學科,此次修訂明確提出了從三個方面考查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即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能力、數學的科學與人文價值。
- 考試內容與范圍
在考試內容與范圍方面,刪去了選修4-1裡的『幾何證明選講』。刪去的理由:幾何證明選講考察的是初中平面幾何的知識,作為基礎知識,可以在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知識中考察,不需要再單獨設置專題考察,同時在以前的教學大綱和2017年修訂的課程標准中都不包含。選考模塊的試題由三道變為兩道,可以說減輕了師生備考的負擔,可以更具有針對性的復習備考另外兩個選考模塊。
總的來說,從試卷的難易程度來說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對於使用全國課標卷的考生來說,有利的影響:這樣的修改無異於幫助所有考生縮小備考范圍,提高了我們備考選做題的效率;不利的因素:最後一個大題的選擇性減少,我們在備考階段的聚焦點只能在『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等式選講』兩部分下功夫。
二、考核目標與要求
在考核目標與要求方面,考綱對能力要求的內涵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要求,增加了對數學文化的要求。同時對能力要求進行了加細說明,使得能力要求更加明確具體。
在整個考綱的修改部分,特別強調了要增加對於數學文化的考查,實際上在近年的高考新課標卷中對於這一點的考查已明顯加強,2016年就已經有所體現,全國課標卷中選擇題部分對於多項式的考查,就很好的說明了全國課標卷對於這種題型的命題意圖是通過解題讓學生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之美並予以傳承。有關中華優秀的傳統數學文化已在現行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准試驗教科書數學》教材中多處體現,如《高中數學必修1》中的閱讀材料《中外歷史上的方程求解》;《高中數學必修2》中的探究與發現材料《祖?原理與柱體、錐體、球體的體積》;《高中數學必修3》算法案例中的秦九韶算法與更相減損術,及割圓術;《高中數學必修5》的閱讀材料《海倫和秦九韶》、《九連環》;《高中數學選修2-3》的探究與發現材料《『楊輝三角』中的一些秘密》等。考綱中此處的變化,可以促進師生在數學教與學的活動中,對於中華民族的數學文化和數學史的了解與感受更加深刻,對於相關內容的學習與掌握可以更加到位,此類考題,可能在尊重出處的需要下,引用原文,但一定會做出意義的解釋,在讀題和理解題意上不會給考生造成負擔。
針對於以上對考綱修訂的解讀, 現對2017年的高考備考復習提出以下建議:
1回歸課本
2017全國高考考試大綱修改內容中對於數學的修改部分中指出在能力的考查上增加了基礎性的要求,這就提示我們所以的考生在一輪復習時,應該將重點放在基礎上,適當降低復習難度,抓好抓牢基礎題,夯實基礎,狠抓通性通法的訓練,少練或者不練偏題、難題、怪題。
2注重知識的廣度
因為知識的廣度很大程度上為我們解決綜合類問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注重知識的廣度,實際上也是在2017年高考考綱修改的前提下要做的重點復習調整之一,考綱修改中明確指出要增加綜合性的要求,這就為我們指明了綜合性的重要地位,也是從側面在提醒廣大考生,注重知識復習的廣度,當然也應該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3注重知識的網絡化
在復習過程中,務必在學生知識脈絡的形成、知識結構系統性和知識間的聯系、方法上的遷移上多下功夫,讓知識結構網絡化,把數學知識串成串,連成線,匯成面,盡力和高考要求對位,處處體現各知識板塊間的相互綜合性。
4加強定時練習、抓牢考練質量
很多學生平時只顧著刷題、啃題,不注意做題時間的控制和做題效率的要求,忽略了對應試的訓練。從而導致在考試中的種種失誤,得不到應有的分數。因而,平時的復習中,應該要求考生一定加強定時練習、抓牢考練質量。其次還要注重做題過程、步驟的標准化,每一年高考中的判卷標准中都時刻提醒我們做題標准的重要性,這樣不至於在非知識點上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