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服務『三農』再發力——龍江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綜合改革發展紀事
2017-02-16 11:00:33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韓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6日訊 在農村,很多人對供銷社有著深刻的記憶。在計劃經濟年代,物資相對匱乏,供銷社人上山下鄉,走村串戶,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在農村商品流通領域一枝獨秀。而隨著市場經濟大潮洶湧,現代流通的觸角延伸到廣袤鄉村,衝擊並改變著計劃經濟時代的流通格局,不少基層供銷社由於體制機制因素制約,經營不善,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去年以來,從中央到省市,相繼出臺了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和意見,掀起了供銷合作社新一輪綜合改革發展的序幕。龍江縣供銷社作為齊齊哈爾市綜合改革試點,在市縣兩級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深化基層社改造,構建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打造供銷綜合服務平臺,努力提昇為農服務水平。

  積極謀劃全面夯實辦社基礎

  為確保供銷社綜合改革能夠穩步推進,龍江縣供銷社整合行政資源,夯實基層基礎,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改革方案,成立了縣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考察組,赴山東、山西、河北等地學習,並制訂《龍江縣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和《龍江縣基層供銷社改革實施意見》。落實專項資金,增強發展動能。縣財政投入360萬元作為供銷社綜合改革的專項資金及解決供銷系統歷史遺留問題,確保改革工作『輕裝前進』。實行開放辦社,推進基層社改造。落實社員代表大會制度和理事、監事會制度。拓寬基層社負責人選任渠道,吸納農村各界能人入社,落實了民辦、民營、民管的辦社機制。建立股份合作式資本來源渠道,實行按交易額返利和按股分紅的分配制度,辦成農民出資、農民參與、農民受益的供銷社。

  創新平臺優化系統服務職能

  如何能夠更好地拓展供銷服務領域,發揮服務『三農』功能也是擺在供銷社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龍江縣供銷社以市場為載體、以需求為導向,積極構建供銷服務平臺,搭建金融平臺,開展便民服務。采取供銷社主導,社會資金參與的方式,布局農村金融市場。引入縣外金融機構,協助建設銀行齊分行布設網點,在14個鄉鎮和行政村設立了85個POS機,為農民提供取款、代繳水、電、交通違章罰款等服務。延伸縣內金融機構觸角,支持縣農行拓展網絡,在25個行政村設立取款機,方便農民領取低保金和養老金。開辦農村合作金融業務,引進省供銷社絲路融資擔保公司,2016年為農民合作社和農民申請擔保貸款1100萬元,擔保貸款總額居全省縣級供銷社首位。

  龍江縣供銷社還借助『互聯網+』全面發展時機,積極打造『互聯網+供銷合作社+終端網點』模式,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與省供銷社惠豐金源電子商務公司合作,成立電子商務運營中心,依托14個鄉鎮供銷社及96個商品經營實體店,打造供銷電子商務網絡,統一配備電腦等辦公設備,構建起『網上供銷社』。2016年末,網絡購物額達到580萬元。搭建運營平臺,組建集團公司。堅持市場化、集團化經營理念,按照中央、國務院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相關要求,結合縣域實際,成立了龍江縣供銷集團公司,下轄3個子公司,總注冊資金達到3000萬元。主要業務是開展物流配送、網絡購銷、實體店經營,鎖定土特農畜商品、農資商品、日用工業商品,推動商業資源共享,尋求社有資產保值增值,提昇供銷社在社會上的知名度,重塑供銷社的良好形象。

  整合資源辦好供銷新農民協會

  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協會的聯結作用,整合農業產業資源,提高市場競爭力。龍江縣供銷社立足市場形勢,搭建供銷新農協整合渠道。經過充分准備,去年11月正式成立了龍江縣供銷新農民協會,選舉產生了理事會、監事會,聘任了總乾事。協會由16個鄉分會、79個村工作站、18個會員單位組成,會員2100人,涵蓋農村各類專業合作社和種田大戶。瞄准『三農』需求,強化供銷新農協聯結功能。充分發揮供銷新農協的市場『話語權』,統一購進農資商品3500萬元,辦理信用貸款1200萬元,破解了農民貸款的擔保難題。特別是推動了農業訂單生產,先後落實內蒙古荷馬糖業甜菜訂單5萬畝、赤峰喜隆藥業中草藥訂單3千畝、吉林松源博實農貿花生訂單5千畝,與相關企業簽訂馬鈴薯訂單3萬畝、谷子訂單1.5萬畝、白瓜籽訂單2千畝、小麥訂單1萬畝,訂制化生產成為農民保本增收的有效渠道。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