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二九一農場 依托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做強農業
2017-02-28 10:54: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雪媛 劉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2月28日訊 2017年新年伊始,二九一農場工信委就傳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農場與廈門糧食局進行了無縫對接,將『引糧入廈』,20.4萬噸黑土地精制大米即將打開南方市場,這是該農場發展綠色食品加工業,激發糧食產能的典型成功案例。

  2016年以來,這個農場堅持綠色發展,立足綠色有機生態資源優勢,通過扶壯龍頭企業,建立起富有活力的『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現代化農業經營模式,實現了訂單農業,構建起『種、管、收、儲、加、銷』一體化農業全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面釋放糧食產業經濟活力。

  優化環境

  孵化綠色產業集群

  二九一農場在『跳出農業抓農業』理念的引領下,堅持工業化抓農業,加強園區、龍頭、企業建設,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通過產業深加工提質增效,大力推進綠色食品產業快速發展。

  這個農場為投資興業提供良好的平臺。農場加大投資,對園區硬件設施進行重點打造。累計投資1300萬元為園區建水泥路,鋪設高壓線路,鋪設通訊、通水線路及香化、美化、綠化等,優化園區環境,由管委會協調工商、電力、土地等部門,為園區解決活動場所、用電等問題。

  在園區建設之初,這個農場就在『一業為主,三產融合,綜合開發,重點突出,發揮優勢』的原則下,聘請佳木斯專家對工業園區進行規劃和建設,摒棄競爭力弱、能源高耗、低端低效企業,重點吸納綠色食品加工企業入駐。積極爭取國家補貼政策,出臺原料保障、耕地佔用補償費減免等21條優惠政策。積極與集賢縣政府進行協調,為企業爭取享受集賢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機會,同時,對企業進行先進生產技術支持。通過這些措施,吸引以駿安為龍頭,桐潤、茂澤、金泰、鴻源5家糧食有限公司入駐園區,累計引資3.7億元,打造起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

  龍頭帶動

  刷新農業產業格局

  以工業園區為孵化基地,通過多種扶持措施,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壯大龍頭企業。著重打造鑫駿安合作社龍頭企業,扶持鑫駿安合作社整合旗下駿安米業、農資、配肥站3戶企業,吸納成員352戶,投資1000萬元,對5萬畝耕地進行全程托管示范種植。

  農場工信委主任趙亮介紹:『為扶壯鑫駿安合作社龍頭企業,我們為其申報我省企業融資服務平臺項目,解決資金缺口問題,申報區域性龍頭企業、貼息貸款等;在農業培訓班、農業現場會上宣傳合作社概念、經營模式等使職工對合作社有所了解;技術部門對合作社的發展提供無償技術支持和服務;在糧源上優先供給合作社。』通過這些措施,農場構建起『龍頭帶基地、基地加員工』的農業產業格局。

  托管模式

  實現規模集約種植的經營模式。為了解決職工積極性不高、連片經營難推進等問題,農場進行了廣泛宣傳。駿安糧食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獻秋為職工群眾算了一筆對比賬:規模種植比自主經營畝節省成本80~100元,農戶公頃效益提高1500~2000元,分離出來的農戶可打工,年額外增加收入1.5~2萬元。通過兩頭算賬,在利益上達成了一致,能夠實現『雙贏』,得到了職工的認可。

  合作社與28戶旱田種植戶、240戶水稻戶簽訂了托管協議,完成土地規模經營5萬畝。為保障職工利益,農場協調合作社與職工對接,監督起草農戶與合作社簽訂『直供直銷』協議。從種植到收購全程監督、協調,確保雙方的利益不受侵害。

  農場黨委促成鑫駿安合作社與中種、中化、中糧結成了長期合作伙伴關系。依靠中化農業科技人纔等方面的優勢,建立健全農機、農技、金融、農資、農產品銷售服務五大服務體系,全方位、全過程為職工提供一站式服務。從育種、配肥、種植技術到田間管理做到統一指導。運用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技術,降低化肥商品量2.5~3.5公斤/畝,節約化肥投入5~7元/畝。農場加大側深施肥插秧機補貼力度,補貼124萬元,引進插秧機29臺,通過運用測深施肥新技術的200公頃水稻,經秋後測產,水稻增幅7%。合作社還與中化集團簽訂訂單,引進空育『131』水稻品種,收儲後,由中化集團統一收購,農場20萬噸優質米可實現直供直銷。

  縱深發展

  促進農戶增收致富

  過去二九一農場一直存在收儲與加工脫節的瓶頸問題。為破解難題,農場引資4億多元,整合東方益源、駿安、通潤等幾家企業倉儲資源,按照中儲糧標准建設倉儲庫,使農場糧食倉儲能力達到70萬噸;積極與中儲糧戰略合作,爭取國家糧食收儲政策和補貼,保證不壓價、不壓等,確保職工收益,同時保障糧食收儲安全。

  鑫駿安合作社旗下米業公司引進了世界上先進的日本佐竹精制大米生產設備,年加工水稻30萬噸,結合北大荒米業10萬噸加工能力,使農場水稻加工能力達到40萬噸,農場當年所生產的全部水稻就地加工,轉化增值;為保障加工、糧源品質,按照『一隊一品、一地一品』因地制宜、因隊制宜的原則,訂單種植,統一品種,高價回收;農場依托有機認證優勢,打造高端有機米,不僅為農業企業增加產品附加值,也促進農戶增收致富。

  該農場還以合作社的形式建起可追溯的有機水稻示范基地,農場建立全天候跟蹤可視監控系統,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與此同時,由農場工業科牽頭,帶領糧食加工企業到哈爾濱萬達廣場超市、南極批發市場等進行對接;線上加入黑龍江大米網,並在淘寶、京東、微信微商線上接單銷售,實現線上線下聯通。互聯網銷售的跨越式發展使2016年全年工業增加值7862萬元,利潤2019萬元。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喜迎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