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6日訊 (記者 張雋珊)在哈爾濱市的一些街頭巷尾,你有時就會看到,一些另類的車輛,它們身上積滿了灰塵,車胎乾癟無氣,從來沒見挪過窩,這些有礙觀瞻的『死車』被統稱為『僵屍車』。它們不僅影響市容市貌,甚至阻礙交通帶來安全隱患,它們是市民的眼中釘,自然就成為了道裡區零容忍的對象。
『植物大戰僵屍』游戲中,僵屍可以通過植物來消滅,那麼『僵屍車』該如何來清理呢?
大戰『僵屍車』,道裡有真經。

執法人員強制拖移一輛『僵屍車』。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資料圖)
探索城市管理道裡區首開先河
2016年12月8日,哈爾濱市道裡區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通過調查摸底、地毯式排查、集中清理整頓,全面『殲滅』區域內的『僵屍車、貓冬車』,並建立長效管控機制。截至目前,1469臺『僵屍車、貓冬車』在專用停車場『安家』,集中整治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
目前,道裡區共有小區、庭院1899個,據不完全統計,『僵屍車、貓冬車』已由2014年的400餘輛增加至現在的近千輛。這些車輛違法佔用行車道、違規佔用公眾空間、堵塞消防通道、嚴重影響市容觀瞻和居民出行,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公共道路上的停車位資源是屬於大家的,今後個別駕駛員再想把『僵屍車』在馬路兩側一放了之,在道裡區肯定是行不通了。
道裡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岳立娟表示,『此次專項整治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涉及部門多,綜合性較強,牽扯百姓切身利益。而且,沒有其它省市經驗可供借鑒,道裡區首開先河。在開展工作之前,我們認真查找並學習與交通管理、物業管理、公民權相關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物權法》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等法律法規,在集中清理過程中,切實做到有理有據、依規依法、文明執法。』
據悉,此次整治是道裡區十一次黨代會部署的重點工作『庭院即我家』工程的第一個措施。整治區域為道裡區城區所有規劃道路(三環以內)、公共停車場、背街小巷、社區庭院及其它公共空間,整治對象包括『僵屍車、貓冬車』、各類機動車、三輪車。

執法人員正在強制拖移一輛『僵屍車』。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資料圖)
寫信於民宣傳先行各界點贊
交警部門、街道辦事處通過粘貼整改通知單、電話通知、上門通知等形式告知車主,限自通知下發7日內自行清理。告知單到期後,對無法取得聯系、拒不清理、已達強制報廢標准、車輛設施『殘缺不全』等符合拖移條件的車輛,由交警部門采取強制措施,集中拖移扣留到指定存放地點,依法進行處理。
日前,停放在道裡區工程街107號門前一動不動停放了半年多、車牌號為黑R16250的微型面包車交警拖走了。經相關部門確認,該車只年檢到2011年,車輛目前的狀態是注銷。因為長時間佔用公共空間,並且車輛手續不全,交警在地面上留下告知,要求車主帶齊相關證件,到道裡區『僵屍車』指定停車場(四方臺大道5公裡處四環橋東側)接受處理。
躲在小區院內的『僵屍車、貓冬車』也難逃法網,經過辦事處排查,紅霞街117號院內的兩臺『僵屍車』也被貼上《整改通知書》,要求車主自通知下發7日內自行清理。超過時限後也將由交警部門集中拖移到指定停車場。
不到一周的時間,整個工作受到了社會各界點贊,不少『僵屍車、貓冬車』主都主動配合工作,積極處理。岳立娟告訴記者,『不少車主在一開始與執法部門玩『躲貓貓』,把車輛從甲院挪到乙院,或者從街路兩側挪到庭院裡企圖蒙混過關。通過道裡區政府連日來的大量宣傳,加上整治力度不斷的加強,使很多車主放棄了僥幸心理,主動聯系各部門申請「僵屍車」報廢和「貓冬車」集中停放。不僅大大減輕了執法部門的壓力,也把自身的財產損失降到最低。』
從2016年12月9日開始,道裡轄區各社區全部行動,通過采取『致居民一封信』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告知此次行動的操作方式和深遠意義。同時,進行摸底排查,對所有發現的『僵屍車、貓冬車』逐一登記造冊,將無車牌的車輛信息轉交給交警部門,查找車主。僅經過一天的摸底排查,就查出街路上、居民庭院內『僵屍車、貓冬車』998臺,其中『僵屍車』827臺,『貓冬車』171臺。

道裡區某小區大院內畫上了停車線。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資料圖)
居民給力舉報電話不斷
在整治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在排查時與工作人員面對面都不承認自己是僵屍車車主,一看真拖移了,纔承認自己是車主,但狡辯自己事先沒接到通知的情況。由於每個網格都由辦事處、社區、交警、民警共同參加,多個部門外加錄像、照相現場指證,纔終於讓部分妄圖抵賴的『僵屍車、貓冬車』車主心服口服。
設在道裡區委宣傳部的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交警道裡大隊、顧鄉大隊的『僵屍車、貓冬車』整治熱線電話熱可以用『燙手』來形容,從開展行動至今,整治熱線共接聽群眾熱線電話約600個,梳理『僵屍車、貓冬車』線索1200餘條。從質疑熱線電話到底有沒有用,到相信『僵屍車、貓冬車』的事一個電話就能搞定,這背後道裡區文明辦工作人員付出的辛勤和汗水可想而知。
共樂辦事處光華社區乾部孫明慧是個工作紮實,任勞任怨的『乾將』。這次清理工作時間緊、難度大,她又衝在了一線。沒想到的是,在清理過程中,一輛『僵屍車』主不知道從哪裡打聽到是她上報的車輛信息,多次在電話中破口大罵,並威脅誰上報的線索就找誰要車,孫明慧頂住壓力,通過與相關部門討論後,聯合對車主進行了約談,反復講清成破厲害,最終保證了清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不少居民來電,對取締庭院內的『僵屍車、貓冬車』拍手稱快,解決了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頑疾。市民紛紛表示,自家庭院也有類似現象,看到如此大的整治力度,部分車主認識到『僵屍車、貓冬車』給居民和環境帶來的危害,主動配合自清。
據悉,自道裡區開展整治行動,對『僵屍車、貓冬車』的零容忍態度,受到社會各界關注、贊許,許多市民稱贊此次行動是政府部門為百姓辦了一件好事、實事。

道裡區打造全省首家『僵屍車、貓冬車』免費存放處。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資料圖)
給『僵屍車、貓冬車』『安家』
據岳立娟介紹,道裡區通過多種方式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動員『貓冬車主』自己找到合適的停車場所,對自行解決確有困難的車主,區政府決定在依法整治的基礎上、以疏導為主,將原本收費的停車場,改為免費的存放處,切實打消居民停放『貓冬車』車的後顧之懮,讓『貓冬車』找到『家』的感覺。
為確保拖移有序進行,道裡為轄區內的『僵屍車、貓冬車』打造了全省首個免費『貓冬窩』。建設的存車處已具備使用條件,其中『僵屍車』存放處佔地萬餘平方米,『貓冬車』存放處佔地2000平方米,均配建有攝像頭、管理用房、照明燈設施。屬於整治范圍的『貓冬車』,將由相關部門通知車主自行停放到政府指定停車場,『貓冬車』停車費享受政府70%補貼。
不少車主已經習慣了長期佔用庭院內的公共空間免費停車,讓他們付費停車,即使是很低的費用也需要一個轉變過程。
根據百姓需求,道裡區政府在全省率先打造『僵屍車』和『貓冬車』的3個專屬免費存車處,分別位於四方臺大道5公裡處四環橋東側、友誼西路陽明灘大橋下和群力和諧大道和諧橋下,共規劃停車位2180個,制定了存放車輛的相關規章制度和流程,供居民免費使用,保證強制拖移車輛安全、有序存放。
免費存車服務不僅減少了百姓冬日養車負擔,更得到眾多車主的認可。聽到這有政府專人看管,還有全程監控錄像,『貓冬車』車主張先生感覺愛車放在存車處比放在自己家樓下安全多了。截至目前,道裡區已經排查出的1469臺『僵屍車、貓冬車』全部在停車場『落戶』。
財政支持居民自管庭院『僵屍車』納入常態化管理
『僵屍車、貓冬車』終於走了,今後再來怎麼辦?為了徹底解決該問題,建立管控庭院、街路公共空間的長效機制。道裡區啟動了『庭院即我家』管控工程,對整治後騰挪處的庭院,統一規劃居民小區停車泊位,由政府投入資金支持居民自我管理庭院。同時,規劃設立小區周邊道路『限時免費』停車泊位,並倡導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錯峰』停車服務。
道裡區上游街17號大院,隸屬於道裡區通江街道友誼社區管轄。該小區建築面積為1.7萬平方米,3棟樓合計居民115戶。在『庭院即我家』行動中,友誼社區物業服務站和上游街17號業主委員會,發動業主加強自治自管,居民籌款1.3萬餘元,安裝智能系統識別門禁,把小區規劃出車位41處,並畫上了停車線。聘用保安,設立了24小時看護的門衛。居民自管自治積極踴躍,庭院樓道秩序井然,鄰裡和諧幸福。
據了解,目前道裡區已經不少庭院采取居民自治,運行良好。此次『僵屍車、貓冬車』清理完畢後,由政府重新規劃停車泊位,並出資50%以上支持居民自設門禁,建立管控機制。記者了解到,新陽路、新華、城鄉路等7個街道辦,已對轄區81個庭院、1857個車位進行統一規劃;正陽河、撫順、兆麟等7個街道計劃安裝門禁系統59套。
下一步,道裡區的『僵屍車、貓冬車』將納入常態化管理,面向全社會建立舉報制度,舉報電話永不停機。同時,『僵屍車、貓冬車』治理工作納入各辦事處日常工作,由辦事處牽頭協調各方面力量第一時間處理,發現一輛清理一輛。道裡區文明辦受理舉報電話後,將首先與轄區街道辦事處聯系自清。7日之內沒有清理的,道裡區委、區政府通過年末考評對辦事處進行問責。
新聞小貼士:
『僵屍車』:是指在市政道路上長期停放的報廢車和無牌無證車輛,車輛一般破舊不堪,無人問津,長期不動彈,不僅佔用市政道路公共道路資源,嚴重影響市容環境,有些還存放有非法燃氣,存在很大隱患。想要辨別『僵屍車』並不難,通常『僵屍車』的車身比較髒,有積土的現象。另外,『僵屍車』的輪胎或車身也容易露出破綻的地方,由於常年擱置,輪胎附近或車身會長出雜草,有的輪胎已經完全乾癟。
『貓冬車』:指蒙著棉車衣停放在小區庭院或馬路邊,長時間不動的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