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6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並發表了重要講話。一年來,龍江兒女持續深入學講話,凝心聚力謀振興。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奮力探索龍江全面振興新路子。即日起,本網推出系列報道《龍江這一年答卷進行時》。
東北網3月10日訊(記者 侯巍)陽春三月,龍江大地乍暖還寒,而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各管理局、農場,早己掀起備春耕熱潮。種子包衣、清雪扣棚、物資准備、機具檢修……隨著天氣轉暖,搶抓天氣備春耕已是我省墾區春天裡一道靚麗風景。
近年來,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以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提昇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

飛機航化在墾區屢見不鮮。

秋收是墾區最美的季節。
2月23日,牡丹江管理局八五六農場第一管理區第五作業站的種植大戶李立柱作為職工代表參加了2017年農場職代會,做為擁有4000多畝旱田的大戶,原本因為2016年旱田種植效益不佳而『懮心忡忡』,但職代會出臺了旱田作物結構調整的措施,讓李立柱心中有了底。結構調整,不是李立柱一個人的事,更是全局甚至是全墾區的大事。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有效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發揮地緣優勢,突出量與質的結構調整,依托國家糧食生產功能區、大豆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建設,打造區域農業名優、特色品牌,有效提昇農產品附加值,找准農業效益新的增長點這是全墾區共同的目標。

青龍山灌區渠首站三號機組的成功啟動。
牡丹江管理局僅是我省墾區發揮比較優勢,優化區域結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縮影。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優勢在生態,潛力在水利,效率在農機。日前,位於建三江管理局的青龍山灌區渠首泵站成功試水運行,北區骨乾渠系全部建成也標志著我省墾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2016年,我省墾區完成水利工程投資13.8億元,新增地表水控制面積65萬畝。農機更新投入24.5億元,購置各類農機裝備3.8萬臺件。加大支持水稻側深施肥、免耕播種、馬鈴薯精量播種等新型農機裝備需求。新增農用飛機4架,總數達到98架。

創業農場水稻豐收。

勝利農場水稻開鐮收割現場,一字排開的大農機十分養眼。
綠色大糧倉變成綠色大廚房。2016年,黑龍江墾區調減玉米411.7萬畝,增加水稻33.9萬畝,大豆321.7萬畝,雜糧30.5萬畝,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18.9萬畝。以『兩牛一豬一禽』為重點,發展規模化、集約化、標准化畜禽養殖,實現畜牧業增加值63.8億元,比上年增長3.9%。『鴨稻』『蟹稻』『鵝玉』等綠色(有機)農牧業生產模式示范面積達到4萬畝。新增綠色食品種植面積50萬畝,總面積達到3300萬畝,新增綠色食品認證農產品47個,總數達到292個;新增有機食品認證面積46.9萬畝,總面積達到245.5萬畝。

勤得力農場為種子包衣。劉江 攝

鶴山大豆收割場景震撼。

牡丹江管理局使用現代化大農機收割水稻。
水稻、大豆等作物的聯合測試、品種展示及高產示范,近百餘品種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示范。新建生態高產標准農田211萬畝。圍繞『一控三減三基本』,積極發展節水農業,水田節水控灌技術推廣面積680萬畝。在墾區全面布點,重點推廣水稻大棚二次利用種植食用菌、水稻側深施肥、振搗提漿機插、超早缽育機插、旱平壟作雙側雙深、『鴨稻』『蟹稻』、旱作免耕種植、樟子松嫁接紅松、核桃楸、平歐大榛子、紅樹莓、中草藥,貂(貉)、大鵝養殖、燕麥青貯、苜蓿半乾貯和『互聯網+農業』等19大類296個示范項目,農業典型示范面積281.7萬畝。
2016年,黑龍江墾區通過種植結構調整,實現農作物總播面積4289.4萬畝,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225.8萬畝,糧食總產達到411.9億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