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0日訊(閆捍江 記者 王春穎 莊園)全力以赴保生態、促轉型、抓改革、惠民生。 2016年,黑龍江大興安嶺創新發展生態旅游、森林生態食品、生物醫藥、森林碳匯、水經濟和綠色礦業、文化產業『六大產業』,深入實施生態建設、民生改善、基層組織提昇『三大工程』,著力營造經濟發展和政治生態『兩大環境』,全區經濟社會保持了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生態建設持續加強
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後,大興安嶺明確要求各地要嚴密防范、堅決打擊濫砍盜伐商品材行為,切實做到一米商品材不能采、不能動,決不允許觸紅線、碰底線。開展『保護森林資源十三五』行動,據統計,查處盜伐林木、毀林開墾、濫捕濫獵野生動物等資源林政案件257起,收回林地2727畝,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
據統計, 2016年,大興安嶺完成森林撫育356.3萬畝、人工造林8.7萬畝、補植補造46.1萬畝,促進了森林覆蓋率大幅度提高,森林撫育質量連續5年位居全國前三位。
在生態建設工作中,大興安嶺嚴格落實防火責任,繼續堅持重兵投入、靠前駐防,全年未發生人為火,32起森林火災均在24小時內撲滅,林地過火率遠低於省控指標。連續六年沒有發生重特大火災。
旅游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
2016年,大興安嶺地區在全省第一家推出了低空飛行、熱氣球旅游觀光項目和旅游公共服務興安智慧游APP,舉辦了『東北亞綠色發展(漠河)論壇』、全國『跨越險阻2016』地面無人系統挑戰賽、森林『中國最冷小鎮四季風光攝影大賽』、國際冬泳邀請賽、『賞冰樂雪』系列活動,相繼開發出了高山滑雪、雪地摩托、雪圈、雪橇、破冰捕魚、速度滑冰、花樣滑冰以及冰雕雪塑、冰雪風光攝影、冰雪旅游商品展示等很有特色的體驗式冰雪旅游產品,增添了冰雪旅游的文化氛圍和地域特色。
據介紹,2016年,全區旅游接待人數達到560.1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4.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83%和25.12%。
大興安嶺全力推動項目建設,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呼瑪和漠河工業園區、北極星經貿合作區等7個項目納入國家『一帶一路』重大建設項目庫,漠河連崟口岸、洛古河大橋納入省重點推進項目。據統計,一年來,20個重點產業項目全部開復工,完成投資6.1億元,為年度計劃的125.3%,5個項目建成投產。新簽約項目31個,簽約額197.1億元,到位資金32.2億元,11個項目開工建設。工業園區實現產值3.5億元、利潤4902.8萬元,稅收2441.5萬元,安置就業2500餘人。重點推進的163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復工157個,完成投資27.8億元。
社會民生持續改善
縱觀2016年大興安嶺的民生工程,首先就是為職工漲工資。嘮起漲工資,在地林直機關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王先生高興地告訴記者,他和同事們都漲了300多元的工資。大興安嶺多方籌措資金,增加了職工工資收入,為機關事業單位和林業企業人均月增資451元、249元,從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長12%,為林業職工首次設立發放了住房公積金,城市和農村低保救助標准分別提高到每月530元、每年3720元。
大興安嶺地委、行署從群眾最直接、最關注的利益和現實問題入手,深入實施全民創業、教育設施、醫療保險、城鄉居民低保等民生工程,使一項項民生工程建設有序推進,有效地提昇了大興安嶺居民的生活質量。一年來全民創業實現增加值37億元,增長23.1%,拉動GDP增長3.2個百分點。
大力開展精准扶貧,完成6個貧困村整村脫貧,圍繞林下產品銷售,推動地區全民創業電商產業園一期、二期全部投入運營,建成5個縣級電商產業園,有700多人從事電商工作,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2億元。重點推進了韓家園飲水、加區供熱、供水、物業等項目,林碧鐵路線開通軌道式公交運輸。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評估通過率位居全省首位。被確定為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聯系試點,地區醫院晉昇為三級甲等醫院。在全省綜治暨平安建設綜合考評中連續4年名列第一,公眾安全感始終位居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