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一人捐獻四人受益 肝髒腎髒角膜移植四臺手術同日完成
2017-03-24 20:31:59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華虹 曹玥 杜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4日訊(李華虹 曹玥 記者杜筱)2月24日晚上,哈醫大二院順利完成公民逝世後自願捐獻肝髒、腎髒和角膜的移植手術,一名乙肝後肝硬化患者和一名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期患者以及兩名身受眼疾困擾幾十年的患者同日接受了移植,重獲新生和光明。目前,接受移植的四人術後恢復良好,均已出院。

  2月23日上午,哈爾濱市一位因車禍導致腦死亡的女子在生命垂危之際經由家屬一致決定做公民身後器官移植捐獻,志願者的肝髒、腎髒、雙側角膜移植均在哈醫大二院成功完成,一名乙肝後肝硬化患者和一名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期患者以及兩名身受眼疾困擾幾十年的患者接受了此次移植,重獲新生和光明。目前,接受移植的四人術後恢復良好,均已出院,宣告四臺移植手術圓滿完成。據悉,這是繼2015年後哈醫大二院又一次同時完成兩個以上的器官移植手術,標志著哈醫大二院器官移植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有能力承擔並能出色完成多個捐獻器官移植手術。

  在這場生死時速的移植手術大戰中,醫護人員徹夜未眠,為了能高質量的同時完成四人的移植手術,哈醫大二院5個高級別手術間同時開放,近百名醫務人員晝夜不休,10多個科室緊密配合,12個多小時超負荷工作。一個生命的離世,在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一病房、泌尿外科、眼科的全體醫護的努力下,為四位病重的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據了解,2015年哈醫大二院同時完成了心髒、肝髒、雙腎和角膜移植手術,並且六個移植手術都非常成功。

  肝髒移植『穩切穩換』技術嫻熟新一代『化工廠』完美運作

  今年53歲的生先生30年前偶然感染乙型肝炎,30年間身體沒有出現過大的異樣,對於乙型肝炎也沒有進行過有效的治療。2016年末由於突然吐血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由肝炎發展成為肝硬化,如果不進行肝移植手術,生命最多維持一年。2月23日下午,接到哈醫大二院的電話被告知有肝源可以為其手術,生先生立即前往醫院。

  24日下午15時生先生被推進手術室。此時,供體的器官已切除後轉至器官修剪手術間,進行緊鑼密鼓的精細修剪。

肝髒移植手術現場。

  16時30分手術正式開始。為保證患者在術後的生命質量,需要在出血量少的前提下將病肝取出,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一病房主任崔雲甫教授、邰昇副主任、鍾翔宇主任醫師和王志東副主任醫師全神貫注高度配合,用近4個小時時間將病肝成功切除。新肝移植手術非常順利。25日零時肝移植手術順利完成,20多名醫護人員在無影燈下奮戰了近八個小時,滴水未進,手術成功後他們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據崔雲甫主任介紹,由於肝髒周圍的管道口和吻合口較多,手術難度較大,並且患者自身的側支循環的血管粗大,所以為避免碰到血管導致大出血,醫生在切除病肝時要十分精細,耗時較多。此外,他強調由於此次的供體年齡較小,所以肝的大小只有1300立方厘米,而患者其自身的肝有1500立方厘米,因而小肝換大肝會有血管、膽管孔徑不完全匹配的風險,並且供肝自身還存在肝動脈變異,這也給修剪工作造成了一定難度,但是這些困難都在醫護人員們的共同努力下順利解決了,手術十分成功。

崔雲甫主任為生先生講解肝髒移植手術情況。

  25日下午病人恢復意識,28日轉回普通病房,沒有出現早期並發癥,進食和行動情況良好。經過一個月在醫院的療養,生先生精神狀態飽滿,身體恢復情況非常好,整個人和之前的狀態截然不同,已於3月24日上午順利出院。

醫護人員送別生先生出院,崔雲甫主任向他交待術後恢復期的注意事項。

  崔雲甫主任介紹,哈醫大二院的肝移植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在哈醫大二院肝膽外科專家的帶領下,先後完成各類同種異體肝移植手術14例,目前哈醫大二院肝移植存活時間最長為20年,患者生活質量非常好,並且手術10年後還喜得貴子。

  腎移植手術成功患者恢復正常生活術前多種預案保證角膜移植完美效果

  46歲的金先生因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期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有一年半的時間了,然而對於病重的他來說血液淨化治療只能延續生命,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接受腎移植。

  哈醫大二院泌尿外科一病房主任祝清國教授、王海平副主任、金承洛副主任醫師、趙亞昆副主任醫師等醫生將供體的左側腎髒移植到患者的右側髂窩,動靜脈及輸尿管一次性吻合成功,手術十分順利,移植腎髒開始工作,共歷時3個小時。

  祝清國主任介紹,腎移植手術成功後患者可以恢復正常生活和勞動。哈醫大二院腎移植手術開始於70年代。至今已施行腎移植手術500餘例,其中活體腎移植50餘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腎髒移植手術7例。

  肝移植與腎移植手術有條不紊地展開了,下午16時20分角膜移植也在第三手術室井然有序進行著。

  移植手術由眼科副主任齊艷華教授、曲利軍主任醫師和宋武蓮副主任醫師共同完成,手術非常順利,兩次移植分別用時約40分鍾。齊艷華教授表示,在術前為兩位移植患者都提前制定了多種手術方案,其中,王先生的移植手術中為了避免術後繼發青光眼的發生,術中對粘連於角膜的虹膜進行充分細致的分離,促進眼內房水循環通暢,術後效果很好。

角膜移植手術現場。

  據曲利軍介紹,接受角膜移植的兩位患者都是深受眼疾困擾幾十年的患者,手術一周後進行復查,失明患者於女士的視力提高到0.4,並且會逐漸好轉,另一位患者王先生避免了因角膜穿孔而眼球摘除的痛苦,術後效果良好。

  據了解,哈醫大二院眼科已有20年的角膜移植歷史,在技術上已經非常嫻熟,所以眼科現在致力於提高角膜移植後的生活質量,在術前會綜合患者整體情況來制定多種預案,使患者在術後能真正的不再受眼疾之苦。

  器官捐獻:讓人生光榮謝幕,用軀體架起通往愛心天堂的橋梁

  器官移植是醫學科技進步的結果,給某些髒器功能嚴重衰竭的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但是器官移植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不是來自技術水平,而是供體缺乏,由於我國『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傳統思想深植人心,很多人認為逝世後捐獻器官是『不孝』,所以器官捐獻人數並不多。我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超過150萬人,但其中只有1萬人能夠幸運地等到供體,其餘99%的患者只能在等待中逐漸絕望。

  從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後自願器官捐獻將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這是器官捐獻面臨的挑戰更是對人性的呼喚。『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生命的價值與重量不應體現在逝去後是否能風光大葬,而是在化作一縷青煙後為世人留下了什麼。器官捐獻可以看成是一場生命的延續,雖然軀體與靈魂已經化為無形,但是身體的一部分卻依然富有生命力的存活著,對於逝者的家屬來說也是另一種慰藉。

  器官捐獻者,讓人生光榮謝幕,讓愛與生命的接力一直傳遞,期待更多人加入這個特殊而偉大的群體。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