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吳秀波"半育肥"養殖法發牛財 人稱"肉牛大王"
2017-03-25 09:47:07 來源:大慶網  作者:劉繼文 震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5日訊 男演員吳秀波是國內一線影視明星,而在肇源縣浩德蒙古族鄉老山村,也有一位吳秀波,身為女性,雖然沒有演員那樣有名氣,但『牛人』的名號,成為罩在她頭上的光環。

  今年45歲的吳秀波是個『老牛館兒』,在2013年之前,村裡人都稱她為『奶牛大王』,年存欄奶牛達200多頭,同時家裡還建起了一個榨奶站。經過養殖模式的調整和轉型,從2013年起,創下養殖肉牛年收入40多萬元的成績單,村裡人都改叫她『肉牛大王』了。

  『我們購進的是500斤左右的犢牛,經過養殖,最高出欄時能長到2000斤重,經過循環養殖模式,每年出欄四五批。』吳秀波家的肉牛存欄量在200頭左右,目前養殖肉牛的數量雖與她前幾年養殖奶牛的數量相等,但是肉牛的經效益卻是相當可觀。

  據了解,浩德蒙古族鄉屬於典型的半農半牧鄉鎮,草資源非常豐富,很多百姓都依靠草原來發展畜牧養殖,吳秀波也是一樣。因為養殖觀念前衛,吳秀波養殖肉牛的方式不同,屬於『半育肥』方式飼養。所謂『半育肥』就是並不以純粹的飼料喂養,而是以『外放養為主、玉米作為主飼料喂養為輔』的養殖方式來進行育肥,雖然這樣的肉牛的育肥時間較長,但是食用質量上乘,尤其是銷售價格比純粹的飼料育肥牛高了不少。

  『年驢月馬當時牛』,喂驢要一年纔見上膘,養馬得一月,養肉牛只要喂得好,當時就能上膘。吳秀波說,養牛必須細心照顧,夏天避雨,冬天避風,否則牛不上膘,甚至會得病。飼養時要精心管護,嚴格按照科學飼養技術規范進行。

  養牛的過程是艱辛的,每天,夫妻倆天未亮就起床忙碌,深夜還要到牛棚轉一圈,觀察牛的生長情況,如發現異常,及時診斷治療,不敢有半點疏忽。雖然每天都很累,夫妻倆還是利用空閑時間『啃學』知識。同時,上專業網站查詢信息,掌握先進的肉牛養殖技術,纔能得心應手地解決遇到的問題。

  有著二十年飼養經驗的吳秀波,談及成功,卻很謙虛。她說,夫妻同心是發展的根基。有時由於行情不好或者資金短缺,夫妻倆都沒有放棄的念頭。

  每個人對快樂的理解不同,吳秀波說:『我要通過養牛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這纔是我想要的快樂生活!』她對肉牛市場有著很精准的研判,從目前獲得的經濟效益來看,吳秀波相當看好未來肉牛市場的發展前景。今年她將繼續擴大肉牛的養殖規模,計劃成立肉牛養殖合作社,采用自繁自養的形式擴大規模,獲取更大的效益。

  據鄉黨委組織委員曲立國介紹,鄉黨委政府一直把畜牧養殖作為促進鄉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來抓,通過像吳秀波等養殖大戶引領,合作社帶動的發展模式,加大畜牧養殖的存欄量,推動農民致富進程。預計到年末,全鄉肉牛存欄量3000頭,羊存欄量10萬只,生豬10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