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東市向陽花瓜菜種植合作社大棚內綠意盎然。
黑龍江日報3月26日訊 3月初的一天,在安達市萬寶山鎮興晨村蔬菜種植戶劉永和家中,一個個育苗盤中接近3厘米高的嫩嫩的小苗令人心生歡喜。劉永和邊查看自家秧苗邊告訴記者,這些茄子苗是農歷正月十五前就種下的,過幾天就要移到大棚裡了。今年培育的茄子苗一共能種兩公頃,他准備一半用於小拱棚種植,一半用於露地種植。『要是正常年景,光這些茄子就能賺十幾萬元,但我今年還准備增加點新的種植品種。』劉永和精心呵護著自己的秧苗,眼中除了笑意,更滿載著全家過上小康生活的殷切盼望。
把發展蔬菜產業作為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綠色產業之城、田園養生之地』的重要內容,集中優勢力量,采取強力措施,綏化正日益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北菜南運』核心區、寒地黑土『綠色菜園』核心區。
以打造全省知名『北菜南運』標准化蔬菜生產基地縣和打造全國最佳鮮食玉米生產基地、全國優質青椒生產基地、全國毛蔥出口創匯生產基地、全國甜菇娘生產貿易基地『四大基地』為目標,海倫市今年共計劃種植蔬菜40萬畝,其中鮮食玉米10萬畝、菇娘5萬畝、毛蔥5萬畝、青椒5萬畝、馬鈴薯等其它蔬菜15萬畝,比2016年增加近兩倍。記者在這裡了解到,通過充分挖掘土壤天然富硒資源優勢,以發展鮮食玉米為牽動,以發展毛蔥、青椒、菇娘為重點,海倫今年計劃建設千畝以上生產基地69個,萬畝以上生產基地6個,扶持新型經營主體63個。
在綏化市各縣(市、區),通過規劃先行做大做強蔬菜產業已成共識。從種植、加工到冷藏、交易,綏化市通過完善全產業鏈發展規劃,推動蔬菜產業全鏈條昇級。今年,全市計劃發展蔬菜等經濟作物305.2萬畝,比上年增加74.8萬畝,增長32.5%。其中,設施蔬菜發展到25萬畝,比上年增加5萬畝,增長25%。計劃新建加工企業22個,加工能力提高到190萬噸,比上年增加30萬噸;計劃新建冷藏庫102個,冷藏保鮮能力達到210萬噸,比上年增加70萬噸。同時,加強對現有107處蔬菜交易市場的昇級、改造和擴建工作,使交易能力達到350萬噸,比上年增加85萬噸。
在肇東市向陽鄉向陽花瓜菜種植合作社的溫室大棚裡,社員程兆紅喜滋滋地告訴記者:『今年香瓜比去年早移栽20多天,農歷大年初六,我在微信直播施用有機肥、移栽香瓜苗,還沒開花便被預訂了58箱。等香瓜收獲後,我育的柿子苗又該栽了。別看我這只有一畝多土地,香瓜復種西紅柿每年都能帶來20多萬元收入,這調結構算是調對路了。』
以園區建設為抓手,發揮區域產業特色,肇東市果蔬種植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等組織形式,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從肇東鎮溫室葉菜、大棚葡萄、西紅柿、黃瓜到向陽鄉拱棚香瓜、海城鄉覆膜西瓜再到五站鎮西蘭花、有機菜花,各種新鮮的綠色果蔬一茬接一茬的上市,不但激活了肇東的果蔬市場,更豐富了周邊哈爾濱、大慶等地百姓的菜籃子。
2017年,綏化市計劃發展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600個,比上年增加184個,規模經營面積110多萬畝,佔蔬菜種植面積的41%;全市將落實標准化綠色蔬菜示范園區235處,面積46.9萬畝,其中200畝以上設施蔬菜基地81處,面積7.1萬畝,比上年增加2.6萬畝,佔設施蔬菜總面積的28.4%。1000畝以上裸地蔬菜基地將達到154處,面積39.8萬畝,比上年增加16.8萬畝,佔裸地蔬菜面積的16.4%。
為了打開市場,綏化市各地的蔬菜種植、加工企業紛紛積極找訂單、跑市場。在海倫市原野食品有限公司記者了解到,在鮮食玉米銷售上,該公司先是與5家外地企業簽訂了4萬畝銷售訂單,合同金額1.14億元;又與北京新發地市場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由新發地直銷海倫以鮮食玉米為主的蔬菜產品;近日又將產品打進了華南城黑龍江電子商務中心。在北林區,同樣有4家合作社與北京新發地市場、浙江金橋蔬菜市場、山東壽光蔬菜批發市場、沈陽信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佳品味食品公司、上海海亮集團等簽訂銷售協議,總量23.5萬噸。在蘭西縣,12位經紀人與南方市場經銷客商落實訂單面積4萬畝,與哈爾濱市各大高校後勤聯采中心簽訂1萬畝直供協議。僅鮮食玉米一項,全市27個經營主體就已對外簽約11.4萬噸。通過線下線上多管齊下找銷路、拓市場,目前,綏化全市簽訂的蔬菜銷售訂單已佔全年生產計劃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