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27日訊 『白天快遞員往樓上搬箱子,晚上清掃員就得往下扛垃圾……』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來自我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環衛處保潔隊隊長王月清提出了關於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的建議,且現已正式形成議案,她建議國家盡快制定《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管理條例》,規范快遞垃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建議:快遞包裝無回收累蒙環衛工
近日,記者聯系上王月清時,她已經回到龍江縣的環衛工作崗位。王月清說,近幾年,隨著網購和快遞業的迅速發展,紙箱、膠帶、填充物等快件拆封之後所產生的快遞包裝隨處可見,不僅佔用空間,回收起來困難,也給城鄉環境造成污染,特別是『雙11』、春節等日子,被遺棄的快遞包裝讓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陡增。
王月清說,以前垃圾箱裡堆放的大多是居民生活垃圾,現在垃圾箱裡全是拆快遞扔出的紙箱、膠帶、泡沫、塑料等垃圾,體積大、不能降解,處理起來很困難,有的快遞包裝使用的還是從化工垃圾、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中回收的再生料。
經過一年時間的調研,王月清發現,快遞公司不願意回收快遞包裝,即使考慮回收,但工作量太大,利潤卻很薄,所以到了必須立法解決的時候了。
走訪:每個樓道幾乎都有快遞垃圾
近日,國內某社會調查中心對2015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70.8%的受訪者認為,出於環保與便捷的原因有必要專門回收快遞垃圾。調查中, 37.8%的受訪者認為快遞的包裝復雜,有42.1%的受訪者認為包裝產生的垃圾會影響環境。
對於居民樓道裡的快遞垃圾,哈市道裡區地德裡小區清掃員王阿姨很無奈地說,一個單元有20多戶居民,幾乎每家都有快遞,每天樓裡都有快遞垃圾,她的任務就是把這些快遞垃圾清掃到樓外的垃圾箱裡。
采訪中,哈市一快遞公司李經理告訴記者,他們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也很無奈,為了保證物品在運輸中不損壞,原來用三層紙盒能包的東西,就得用五層,為了安全穩固,包裝時就得塞泡沫和氣柱袋。目前的快遞廢棄物有些是可回收利用的,但是由於快遞包裝纏繞的膠帶過多,分揀時費人工和時間,沒人願意回收。
專家:制定管理條例實施垃圾分類
王月清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快遞包裝年耗材量驚人,僅2015年,快遞業就消耗快遞運單約207億枚,編織袋約31億條,塑料袋約82.68億個,封套約31.05億個,包裝箱約99.22億個,膠帶約169.85億米,內部緩衝物約29.77億個,其中耗費的膠帶總長就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
王月清在該議案中著重提到:快遞過度包裝,循環利用率低下,有些包裝物甚至產生大量污染等現象普遍存在,因此,迫切需要國家制定《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管理條例》。她期待條例的盡快出臺,可迅速建立起全環節的責任制,讓包括快遞企業在內的整個產業鏈都擔負起責任。
省快遞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快遞垃圾的分類和回收是一個新課題,值得研究,我省快遞協會會增加這方面的調研考察,引導快遞行業向環保和綠色方向發展。黑龍江大學社會學教授曲文勇認為,政府可出臺獎勵政策,給予快遞企業一些補貼,快遞公司可選擇簡化快遞包裝或者提供快遞包裝回收服務,比如簽收快遞的同時,如果拆開快遞,直接把快遞包裝交回快遞公司可以得到一定獎勵。再比如快遞包裝重量過重要增收包裝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