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7日訊 昔日,當成柴禾一燒了之的玉米、水稻秸稈,經過機器轉化直接變成肥料。在肇源縣,大慶市利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企業,目前已生產『慶利民』牌有機無機復合肥1.74萬噸,產品供不應求。
『僅這一家企業全年可利用農作物秸稈5200餘噸。』肇源縣農委副主任仇殿清表示,這種利用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經過無害化處理,加工成肥料,『企業+養殖場+秸稈收儲農戶』綜合利用秸稈模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凸顯,正在全面推廣。
秸稈變廢為肥料,僅僅是我市秸稈綜合利用的一個縮影。去年,全市共產生秸稈639萬噸,通過『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的秸稈『五化』利用,共綜合利用秸稈454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1.1%。
人勤春來早,春耕生產的日子越來越近,全市各縣區春整地工作也陸續拉開大幕。據悉,去年秋收之後,我市便開始秸稈的處理工作,大部分秸稈已得到有效處理。在林甸縣,秋收之後,碧野等多家企業利用秸稈摻混畜禽糞便堆漚有機肥,共利用秸稈7.8萬噸。在秸稈肥料化利用過程中,我市共有195.1萬畝耕地秸稈直接粉碎還田,深松滅茬還田63.4萬畝,保護性耕作全量還田面積10萬畝。全市秸稈肥料化利用總量195.8萬噸、利用率達到30.6%。
此外,在我市還依托『兩牛一豬』標准化規模養殖,發展種養結合農業,擴大秸稈飼料化利用,全市秸稈飼料化利用總量達到97.8萬噸;秸稈固化成型燃料、農民燒柴利用等能源化總量122.5萬噸;稻草編織利用秸稈、打包秸稈等原料化34.1萬噸;作為食用菌基料、水稻育秧盤等基料化6.5萬噸。
在推動秸稈綜合利用過程中,我市通過積極申報秸稈綜合利用項目,肇源縣和林甸縣秸稈綜合利用示范縣項目成功獲批,爭取國家財政資金2000萬元。此外,我市還不斷加大秸稈還田機械補貼力度,加大對秸稈打包收儲支持力度,加大對秸稈『五化』利用的補貼力度,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鼓勵引導農民和秸稈綜合利用主體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不斷拓寬秸稈利用途徑,從源頭減少秸稈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