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金字招牌是最好的名片 品牌建設是抓手
2017-03-28 07:36:3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曲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3月28日訊 綠水、青山、黑土地……黑龍江的農產品有著『與生俱來』的天然信用。可關鍵是,這天然信用如何轉化為提昇農產品價值鏈的重要力量?

  前不久,農業部將2017年確定為農業品牌推進年。農業品牌化,讓天然信用『嬗變』為消費者叫得響的品牌,市場上有辨識度的『金字招牌』,是提昇農產品價值鏈的重要一環。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品牌建設,其中,區域公用品牌成為專家們的關注點。

  『要解決當前黑龍江農業的問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著力點就是發展農業品牌,尤其是區域公共品牌,』省農委相關人士說。

  事實上,在廣袤的黑土地上,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了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實踐,並初嘗甜頭。

  639.55億元!這是剛剛過去的2016年,五常大米品牌的價值。僅一年時間就增值213.63億元!

  價值的提昇,早已輻射到五常大米的種植戶。在五常市衛國鄉長安村,正准備今年春耕事宜的村民董殿久,喜滋滋地算了筆賬:去年水稻收購價2.5元一斤,有機種植的水稻價格更高,一斤就比前年漲了四五角錢,每畝稻田可增收400元到500元,他自己種的40畝水稻就增收了好幾萬元。

  品牌建設,一靠創建,二靠吆喝,三靠維護。前不久,中央農辦主任唐仁健來我省宣講中央一號文件開出藥方。他特別提醒,要注重區域公用品牌的打造,避免公用品牌的濫用和自相殘殺。

  五常大米就曾深陷假冒偽劣盛行的危機漩渦,也由此打響了從省到市到縣的『五常大米保衛戰』。在稻種經銷、水稻收購過程中啟用五常優質水稻溯源系統,『五常臻米網』作為五常市政府官方唯一指定網站,只有通過檢測的產品纔能進入其中,消費者通過手機掃碼就能確認買到的是不是真正的五常大米。

  品牌保護、強化營銷、互聯網+……多管齊下,五常大米保住了『金字招牌』,市場接受度和信任度不斷增加,並逐步挺進高端大米市場。

  唐仁健認為,實施農產品品牌化戰略,需要使品牌農產品有一個可追溯、穩定可靠的經營主體,讓這個主體為農產品的品質信用擔保,讓品牌農產品賣上好價格,形成品牌擔保品質、優價激勵優質的正向激勵機制。

  企業無疑是品牌經營的主體。但品牌小散弱,形不成市場關注度,則一直是我省中小企業創建農業品牌的痛點。

  『地道龍江』——一個新的區域公用品牌的崛起,正在試圖給出解決企業痛點的方案。『北味』、『冰地』、『神頂峰』、『阿媽牧場』、『天錦』、『天企』、 『和糧』……這些在各自市場已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龍江品牌,共用一個『大名』——『地道龍江』。同一LOGO,同一形象,抱團成長,聚集零散品牌規模效應疊加,形成高市場識別度。

  地道龍江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袁峰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品牌+』的全產業大平臺,以品牌管理公司為平臺,眾籌生產、加工、流通等方面的企業,實現優質資源極致整合,從而刻畫出代表地地道道龍江農產品形象的區域公用品牌。

  且看『地道龍江』掀起的市場波瀾:2015年9月,橫空出世;到去年底,已分別研發了商超渠道、餐飲渠道和訂單農業禮品卡、企業定制等近100款新品,並已設立北京、南京等30多個門店,電商渠道利用已經建成的物流節點開闢了全國一件代發業務,與全國各地20多家電商平臺達成合作協議;全渠道啟動市場開拓項目,還引來了資本大鱷……

  與五常大米一樣,地道龍江這一區域公用品牌的誕生、發展,離不開政府公信力的背書。

  『我省農業品牌的塑造還處於起步階段,在市場上叫得響的名牌,如北大荒、完達山、黑森等還為數不多,協會注冊「地道龍江」品牌,就是利用政府的公信力為龍江綠色食品產業背書,用平臺思維做大品牌,將天然信用轉化成消費者能夠理解、接受和喜聞樂見的好品牌,從而提昇市場話語權和實現品牌附加利潤。』省貿促會會長、省綠色食品展銷協會會長鄂忠齊說。

  黑龍江省品牌戰略促進會也在行動。副會長陳景泰告訴記者,今年的主要工作就是以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為契機,大力培育龍江特色品牌,將同國家質監總局、國家品牌建設促進會聯動,共同推進中國東北大米產業集群品牌和黑龍江品牌價值評價項目的實施。還將開展黑龍江品牌日、黑龍江品牌節、黑龍江品牌博覽會暨名優產品國際展銷會、黑龍江品牌購物節等系列品牌培育活動。

責任編輯: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