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青山上網出售自己的產品。黃偉 攝
黑龍江日報3月29日訊『偵察蜂發現了有利的采蜜地點或新的優質蜜源植物,立刻飛回來報告,它會在蜂巢上跳舞。』楊青山學著蜜蜂跳舞的樣子抖著肩膀,眉飛色舞地向記者講述著小蜜蜂的趣事。
楊青山今年42歲,是饒河黑蜂集團的一名簽約蜂農。1999年,在父親的影響下,開始了養蜂生涯。養蜂17年,發展到現在的200多箱蜂,他可以算得上是老蜂農,可他卻自稱是『蜂農圈子裡的年輕人』。
像楊青山這樣的簽約黑蜂集團的蜂農,目前有700多戶,他們都在同一個養蜂協會中。
饒河縣是亞洲唯一的東北黑蜂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所在地。近幾年來,作為農業大縣的饒河,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扶持打造綠色生態農林產品精深加工和進出口加工產業基地。黑蜂產業就是其中之一,黑蜂集團應運而生。
近年來,饒河通過制定出臺支持外經貿產業發展系列優惠政策,堅定不移地做好『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圍繞『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謀劃項目,投資興辦貿易、產業和物流實體,培育『外內外』和『內外內』模式的外向型產業。該縣的東北黑蜂對俄加工貿易產業園坐落在進入饒河口岸的道邊,投資8億元、佔地面積30公頃,目前已有5家企業入駐生產。其中,饒河縣饒峰集團與俄羅斯遠東黑蜂責任有限公司簽訂了原蜜進口項目。
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激起了蜂農們的創業熱情。
為了保護黑蜂種群,蜂農們絕不允許有黃蜂進入,如果發現黃蜂混入蜂群,將立即進行驅趕。楊青山每年四月春暖花開,就帶著他的寶貝蜜蜂們來到駝腰山腳下,開始這一年的采蜜工作。說起他的『小可愛們』,楊青山如數家珍:『采蜜的蜂的確很辛苦,它們的壽命通常只有20多天。』說到這裡,楊青山不免有些傷感。
作為黑蜂集團的簽約蜂農,楊青山很驕傲:『他們只收質量好的蜂蜜,做人要講信譽,我的蜜質量達標,纔能一直保持著合作關系。簽約蜂農能夠得到他們的技術指導,在購買蜂藥和蜂箱等用品時都能有優惠。正常年景年收入十幾萬,最多的時候能達到二十幾萬元。』
雖然經營著『甜蜜事業』,但楊青山還是有他的煩惱。『每年7月初到7月20日左右是椴樹蜜的集中采集期,這些花蜜采完之後就要搬家,可每次搬家都是特別令人頭疼。不單單要把蜂箱裝車搬走,還要把個人的生活用家當都搬走,就像家裡搬家一樣麻煩。』『有一次蜂箱被野生黑熊襲擊了,蜜蜂都死了,蜂蜜都被黑熊吃光了,損失慘重。黑熊是國家保護動物,遇到這樣的事情非常無奈。』楊青山嘆著氣給記者翻看手機裡被黑熊損壞的現場照片。
楊青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年景不好,蜜源少,需要給蜜蜂飼喂白糖,一袋白糖的價格是300多元,一箱蜂一年大概需喂食一袋白糖,這樣200多箱蜂,大概需要6萬多塊錢的白糖。再加上需要補充的蜂箱成本,一個蜂箱的價格是300多元,再加上巢礎、隔光板等大概118元,這樣一個蜂箱的基礎投資是418元。今年收成極低,不但活白乾,還得賠好幾萬。』楊青山說:『養蜂也是靠天吃飯。好的年景一年收入能有十幾萬,冬天就可以休息了,像這樣年景不好的時候,就要外出打工,貼補家用。』
黑蜂集團總經理周恩選向記者介紹說,這幾年政府大力扶持黑蜂產業,投資8億元,建成了佔地面積130公頃的東北黑蜂對俄加工貿易產業園區,免費提供水、電等。目前,園區已完成晉昇省級工業示范園區各項前期准備,並成功招引5家企業入駐,其中4家企業全部是東北黑蜂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將引進自動化生產線,加工黑蜂蜂蜜、蜂膠、王漿、花粉及其他系列產品。目前公司與十四五家養蜂合作社合作,為養蜂戶提供蜂具、蜂箱等,還建立了電商平臺進行促銷。產品質量提昇,產銷兩旺,公司年產值達千萬元。
蜜蜂在釀蜜,養蜂人則是在釀造『甜蜜事業』。園區的建成意味著對蜂產品原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蜂農養蜂的積極性也越來越濃。怎樣降低成本,怎樣多產蜜產好蜜,蜂群怎樣安全過冬,這些都是楊青山和養蜂協會的會員們一起學習和交流的重要內容,他們在『釀造』饒河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