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黑龍江大慶:構建多元產業體系 推動實體經濟轉型發展
2017-03-29 10:06:31 來源:光明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大慶市2016年經濟運行由負轉正,增速達到1.7%,主要經濟指標較上年均有較大幅度提昇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次對黑龍江重要講話中,提出了『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做好三篇大文章』等希望要求,特別指出『大慶是全國的標杆和旗幟』,給大慶廣大乾部群眾以極大的鼓舞和鞭策,為推動全市轉型發展全面振興指明了前進方向。

  一年來,大慶全面深入持續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著力調結構轉方式、穩增長蓄潛能、促改革增動力,加快構建多元產業體系,加快推動實體經濟轉型發展。在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下降2.3%的情況下,2016年經濟運行由負轉正,增速達到1.7%,其中地方經濟增長2.9%,主要經濟指標較上年均有較大幅度提昇。

  突出核心壯大產業

  在發展實踐中,大慶積極適應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緊扭住壯大接續產業這一核心要務,從既有市場需求增長空間又有自身鮮明供給優勢的領域發力,大上產業項目、上大產業項目,推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昇級。

  突出中直、混改、民營共同支橕,壯大化工產業。圍『油頭』壯『化尾』、找『煤頭』做『化尾』,支持油化央企煉油擴能、調整產品結構,120萬噸乙烯上產帶動大宗石化產品產量大幅增長;依托現有混改平臺建設上下游民營化工項目,禾工1000萬噸煤炭分質綜合利用、龍油550萬噸重油加工等項目落地建設,同步謀劃乙烯、丙烯、芳烴、C5C9等產業鏈,規上石化企業達到71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到2000萬噸。目前,化工產業銷售收入超千億元,領跑接續產業『第一梯隊』。

  突出整車、配套、服務協同發展,壯大汽車產業。堅持整車生產與零部件配套、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前端制造市場與後端服務市場同步推進,沃爾沃汽車SPA平臺投產量產,每3分鍾就有一輛大慶制造的高檔轎車下線、銷往全球,2017年生產規模可達5.7萬輛,謀劃引進的新能源汽車項目也落地國家級經開區。建設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汽車座椅、輪轂、保險杠等配套項目入駐生產,汽車金融、汽車美容、汽車養護等配套市場服務跟進發展,全業態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突出生產、加工、營銷全鏈推進,壯大食品產業。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依托富集的農牧資源,突出龍頭企業帶動,重點引進建設兩江水稻、乳肉加工、綠色果蔬等食品加工項目,中國和以色列兩國政府間合作建設的農業合作園區落戶杜爾伯特縣,『資源+技術』的產業合作邁出重要步伐。2016年,全市綠色食品基地達到670萬畝,規上食品加工企業達到119家,形成了年加工330萬噸玉米、100萬噸水稻、50萬頭肉牛、300萬頭生豬的能力。同時,大力推廣點對點營銷、集團和個人定制營銷、全生產過程營銷、地理標識營銷,推動好產品賣出好價錢。

  突出高新、高智、高端集成發力,壯大電子信息制造產業。搶抓中國制造2025戰略機遇,華為東北數據雲中心、國裕『創業雲+』等一批大數據、雲計算等項目建成運營,總投資620億元的映奧新一代顯示屏項目簽約落地。通過建設信息惠民城市試點,帶動智慧農業、智慧制造、智慧服務等新業態,推動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互聯網+』、現代商貿物流等關聯產業也隨之快速成長,高端電子信息及『互聯網+』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突出集群、智能、綠色合力驅動,壯大新興產業。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引領,推進新業態、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加快發展,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市場消費點、就業拉動點。以申建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為牽動,堅持用資源換項目、以項目帶產業,統籌利用地熱能、光能、風能和生物質能謀建全產業鏈項目,推動油氣等傳統能源的接續和轉換。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初具雛形。

  突出生產、生活、生態統籌聯動,壯大現代服務業。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和良好自然生態資源,引進斯諾克國錦賽、WCBA全國女籃聯賽等文體賽事,組合開發特色旅游、商貿物流、電子商務、健康養老等特色產品,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加快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牢固樹立『兩座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從供給端發力促進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教育等業態關聯發展,把氣候劣勢變為競爭優勢、『冷資源』變成『熱產業』。

  找准路徑持續發力

  構建多元產業體系,推動實體經濟轉型發展,必須找准實踐路徑,近遠結合,標本兼治,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在強力推進精准招商上下功夫。在抓好產業鏈招商、駐點招商,積極推行載體招商、校地聯合招商等新模式的同時,著重強化黨政主要領導抓招商的工作思路,重點企業親自跑,重大項目親自談,重要問題親自抓,特別是對於牽動力強的大項目,改變『漫灌式』的政策扶持方式,實施一企一策的個性化精准服務,集中力量辦大事,集中組織快推進。2016年新落地開工項目338個,到位資金280億元。

  在優化資源要素配置上下功夫。多渠道提高市域和體制內外要素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全力加快地企、市校以及區域合作項目務實推進,多點培育發展新動能。2016年,與油化央企共同實施3個方面16個合作事項,與哈爾濱、綏化、松原合作實施84個旅游聯盟、交通互聯等項目,與哈工大、中科院長春分院聯手實施176個市校合作項目,推動市域內外、體制內外資源由小循環、內循環向大循環、外循環轉變。

  在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上下功夫。堅持把創新創業作為既管當前、又管長遠的戰略任務,強化政策支持、基礎建設和主體培育,充分調動各類創新創業要素,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2016年,市本級創業專項資金由3000萬元增加到5000萬元,新建創業孵化載體33個,全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發展到174家,各類科技創新孵化載體在孵企業1487家,新注冊各類市場主體3.4萬戶,非公經濟增長5.5%。

  在再造發展環境優勢上下功夫。堅持問題導向、發展導向,推動環境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加快構築振興發展新優勢。深化『放管服』改革,開展網上審批、要件共享、同城通辦等審批服務,行政審批提速60%。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通過調整市區城鎮土地等級范圍、下調工商業用電用水用氣價格等措施為企業減負降稅14億元。拓寬項目融資渠道,組建40億元產業項目投資母基金,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石化產業、大健康產業、奶業發展投資基金,促進資金鏈與產業鏈有效銜接。

  明確任務尋求突破

  大慶市第九次黨代會明確了今後五年大慶戰略發展目標任務,市十屆人大一次會議進行了具體承接和安排部署。總的發展思路是堅持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深化對接全省『五大規劃』『十大重點產業』『龍江絲路帶』建設,持續向經濟建設中心聚焦發力,著力壯大接續產業,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創新,著力優化發展環境,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傳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奮力開創大慶轉型發展全面振興新局面。具體措施是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在識變應變求變中找准定位、尋求出路、破解難題,努力實現『六個更大進展』。

  用好重大政策,力爭在融入國家生產力布局上有更大進展。對接『一帶一路』、搶抓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機遇,謀建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油氣開發科學中心和創新基地,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准備金試點、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投資項目承諾制試點,大齊綏產業轉型昇級示范區、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中以農業合作園區,在更大舞臺上乾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要事。

  深挖潛力擴張增量,力爭在培育市場主體上有更大進展。堅持創新促昇級、擴量調結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通市場主體育成通道,集群壯大供給主體規模。通過全民創業培育一批、成果轉化落地一批、盤活存量提昇一批、要素引入催生一批,培育出更多新型企業、『小精專』企業、『百年老店』、『百年老廠』。

  積蓄釋放資源效益,力爭在轉化比較優勢上有更大進展。用好原料資源,爭取俄油俄氣留尾加工取得突破,打造『種養加銷』的大基地、大車間、大廚房;放大生態資源,重點打造『兩座金山銀山』;激活人纔資源,支持人纔創業,獎勵人纔貢獻;挖掘文化資源,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催生新經濟形態,力爭在涵養發展動能上有更大進展。重點發展復合型經濟業態,促進農業接二產連三產,促進旅游、文化、體育、健康等業態嫁接融合;發展智能型經濟業態,提高產業智慧化水平;發展平臺型經濟業態,拓展多元融資平臺、混改合作平臺、科技創新平臺和資源交易平臺;發展循環型經濟業態,支持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

  促進要素流動共享,力爭在擴大融合發展上有更大進展。政府與市場『兩只手』協同起來,重點從國資國企改革入手優化全要素資源配置,從撬動社會資本入手推進市場化建設運營,從地企、市校和區域融合入手拓展多領域深度合作。加速體制內外、市域內外要素流動,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拓展多元融資渠道,力爭在強化融資支橕上有更大進展。疏通金融對接實體經濟通道,爭取政策資金支持,用活產業投資基金,加快金融供給創新,對接多層資本市場,拓展多元融資渠道,進一步形成引導基金、風險投資和融資擔保等多樣化產業融資體系,促進資金鏈與產業鏈有機銜接,助力實體經濟、城市建設和民生事業發展。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