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3日訊(孫佳岩 記者 劉嘉)記者從省國土資源廳獲悉,日前,《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規劃》明確了『十三五』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工作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大工程,是指導未來五年全省國土資源事業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是履行國土資源管理職責的基本遵循。
《規劃》客觀總結了『十二五』期間全省國土資源工作取得的成就:堅守耕地紅線,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得到有效保護。實施建設用地佔補平衡補充耕地56.16萬畝,連續五年實現全省耕地佔補平衡;落實穩增長政策措施,用地保障能力進一步提昇。全省安排新增建設用地6.64萬公頃,批准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6.36萬公頃,供應土地7.93萬公頃;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框架體系基本形成,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下降31.0%;農村集體土地家底基本摸清,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初步建立。全面完成了農村集體土地三權發證工作,集體土地所有權發證率95.5%,宅基地使用權發證率82.3%,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發證率72.4%,除存在有爭議的外,做到了應發盡發;以資源接續為重點,地質找礦取得重要進展。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計完成區域地質礦產調查410個圖幅、12.81萬平方千米,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20餘處,新增礦產資源儲量銅76萬噸、鉛鋅70萬噸、鉬246萬噸、金53噸、石墨816萬噸;拓展服務領域,社會民生建設積極推進。提高征地補償標准,建立一系列征地補償安置長效機制。建立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夯實工作基礎,推進管理創新。
《規劃》明確,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1387.1萬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109.7萬公頃,基本農田保護比率80%,新增建設用地總量7.0萬公頃。預期性指標包括:到2020年,高標准農田建設面積6000萬畝,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降低比率20%,土地整治補充耕地面積3.2萬公頃,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面積1.5萬公頃,歷史遺留損毀土地復墾率35%,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5處,煤炭開采總量1.0億噸,石墨(礦物)開采總量75萬噸,創建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1個,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率35%以上。同時,明確了煤炭、鐵礦石、銅、鉛、鋅、鉬、金、石墨(礦物)、高嶺土(礦石)、水泥用大理岩(礦石)等重要礦產資源新增儲量的預期性指標。
《規劃》明確,要增強國土資源事業發展新動力,構建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要嚴格耕地保護制度,深化土地管理、礦產資源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推進自然資源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國土資源科技創新驅動。
《規劃》明確,構建協調有序的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新格局。全力保障用地計劃實施,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實施國土資源永續利用新途徑。樹立節約集約的資源觀,嚴格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強化重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提高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提昇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推進國土綜合整治,加強地質環境保護。
《規劃》明確,拓展國土資源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興資源產業,加強資源領域國際合作,創新國土資源科技管理體系。實現國土資源服務新成效。切實維護群眾權益,助力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完善土地調查監測體系,加強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