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4月16日訊 在哈市南崗區信恆現代城,有一家很特殊的養老公寓,因為它不以盈利為目的。無論有人來投靠,還是養老公寓的負責人發現哪有沒人管的老人、病人,都會被養老公寓收留,提供吃住,分文不取。

賈會榮給病人喂飯。
養老公寓的負責人今年47歲,她叫賈會榮,身邊人這樣評價:『她是個好人。』從2000年至今的17年裡,賈會榮收留過85位『流浪老人』,他們或無兒無女,或家境貧寒,被賈會榮接到養老公寓後,每天能吃飽飯了,最重要的是,他們在這裡能感受到久違的溫暖。賈會榮的家境並不富裕,可她願意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這些『流浪老人』。她說:『如果身邊沒人悉心照料,這些人生活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照顧他們是良心活兒。』17年來,賈會榮執著地照顧著他們,有苦有累,有幸福也有開心,收獲最多的是那份沒有血緣的親情。
從小話吧到居民樓 17年收留過85位孤寡老人
賈會榮的家很寬敞,最多的家具就是單人床,她告訴記者,從路邊領回第一位孤寡老人到現在的17年中,她已經收留過85位孤寡老人,為300餘人提供過免費食物。只要聽說哪有沒人管的孤寡老人,或者哪有身患重病的『流浪老人』,她都會把他們接到家中悉心照料。

賈會榮給行動不便的老人洗腳。
賈會榮告訴記者,剛來哈爾濱時,家裡的日子靠愛人每天蹬三輪車的收入支橕。當時,愛人賺的錢不多,可每隔兩三天,他就買回家半袋子小洋蔥,家裡根本吃不完。為什麼總買這麼多小洋蔥?愛人說:『外面天太冷,我把小洋蔥包了,賣菜的大爺就能早點兒回家了。』
這樣一件小事,或許在其他人看來很平常,可賈會榮卻放在了心上。
『愛人在外做好事,我就要在家裡做好事。』2000年,賈會榮在哈東站附近開了一家18平方米的話吧,這裡既是賣手機的手機店,又是可以打電話的話吧和一家三口的住所。
賈會榮開始每天留意著身邊是否有需要幫助的人,有一天,她發現一位70多歲的老人,總是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在路邊撿白菜葉。她當即聯系了所在社區,得知老人是一位孤寡老人,沒有低保也沒有退休工資,靠撿廢品和撿食物生活。
『老人太可憐了,住在棚戶區,冬天還得劈柈子,手上裂了很多大口子。』賈會榮不忍心看到老人如此艱難度日,決定幫助她。每隔幾天就給老人買10塊錢新鮮蔬菜,還給她買米買面買煤。賈會榮記得,有一次剛過完春節,交完房租,家裡只剩10元錢,為了去看看這位高阿姨,她把全部『家當』都花了,給阿姨買了7元錢蔬菜和3元錢饅頭。後來,她乾脆把老人接到了家裡,伺候老人起居。雖然吃的不是大魚大肉,但老人每天都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