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7日訊(李華虹 曹玥 記者 杜筱) 62歲的王奶奶患有2型糖尿病,前段時間被查出直腸癌中晚期,再加上王奶奶之前已有過四次外科手術病史,還有高血壓,手術有一定難度和風險。在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三病房(結直腸腫瘤、肛門病外科)通過三個療程的直腸癌新輔助化療後,遲強主任在加速康復外科的理念基礎上為其進行了直腸癌根除術,手術非常成功。遲強主任提示,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在前,45歲人群要重視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治愈率高達90%。
六旬糖尿病老人的第五次外科手術
家住綏化的王奶奶今年62歲,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經歷闌尾切除術、膽囊切除術、子宮切除術和乳腺腫物切除術,五年前又患上了2型糖尿病。四個月前王奶奶出現了排便困難、便血的情況,到醫院檢查後被確診為直腸癌,因為王奶奶身體素質不好,再加上腫瘤巨大,給手術造成了一定風險,沒有醫院願意為王奶奶手術,最終來到了哈醫大二院治療。
經過全面檢查,王奶奶被確診為直腸癌中晚期。由於腫瘤已有8公分左右大,可移動性非常差,立即手術風險太大,所以醫生為王奶奶先進行了四個多月的直腸癌新輔助化療,將8公分的腫瘤縮小到了5公分,有一定可移動性之後,為其制定了新理念的直腸癌根除術,成功地為其根除了病痛,術後兩天後患者便可下地活動。
據遲主任介紹,由於患者腫瘤很大,幾乎沒有移動性,術中出血和無法根治的風險極大,所以為了減低手術難度選擇先為其進行新輔助化療將腫瘤縮小之後再進行手術。雖然患者身體素質不是很好,但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下進行的手術治療,術後患者恢復的很快,也沒有出現明顯的疼痛和並發癥。
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在前 45歲人群要重視體檢
隨著現代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運動量的減少,肥胖的人越來越多,導致我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呈明顯的上昇趨勢。4月15日-21日是我國第23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在我國所有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中分居第三位和第五位。我國結直腸癌的高發年齡為45歲左右,其發病原因與社會環境、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有關,目前公認的是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過高,食物纖維攝入不足是直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
遲主任提示,人們對直腸癌的篩查意識較低,在體檢中往往被忽略,大多數病人發現時已處於晚期,治療效果不佳,死亡率也很高。他強調,六類人群是結直腸腫瘤的高危人群,有以下任何一種情況的百姓都需要提高警惕,重視體檢篩查。
1、有腸道癥狀的人群。如大便帶血、有黏液、便秘、腹痛等癥狀的人。
2、中老年人群。直腸癌的發病率在40歲以後隨年齡的增長而迅速上昇。
3、大腸腺瘤患者。大腸腺瘤屬癌前病變,為預防日後直腸癌需將腺瘤摘除,摘除後也要定期進行檢查。
4、有結直腸疾病家族史。家族中多於兩人患過大腸癌的親屬時,要從35歲起每年定期做疾病篩查。
5、炎癥性腸病。比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患者。
6、盆腔受過放療的病人。如子宮頸癌放療後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