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備春耕一線看雙鴨山農業種植結構新變化
2017-04-19 10:39:0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曉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農民使用新型電動水稻苗床播種機。

  綠色特色是首選

  減玉米、強大豆、增水稻,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和飼料種植,雙鴨山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把增加綠色特色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

  今年雙鴨山種植結構調整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大豆和經濟作物強勢崛起:大豆149.6萬畝,比上年增加51.3萬畝;雜豆12.6萬畝,比上年增加8.4萬畝;鮮食玉米2.3萬畝,比上年增加1.7萬畝;油料10.6萬畝,比上年增加1.2萬畝;蔬菜9.9萬畝,比上年增加1.3萬畝;藥材0.5萬畝,比上年增加0.4萬畝;甜菜1萬畝,比上年增加1萬畝;飼草飼料0.4萬畝,比上年增加0.3萬畝。

  在寶清豐收農業有限公司種子部,記者看到與往年相比,購買玉米種子的農戶不是很多,取而代之的是諮詢和購買優質大豆、優質水稻、雜糧小綠豆、白瓜種子和紅小豆等作物的種子。特別是優質的蛋白豆,整體的銷售量比去年增加了50%以上。

  『我們就是要打造萬畝綠色富硒高蛋白大豆。』在寶清縣七星河鄉興平村,村黨支部書記邰艷蘭告訴記者,他們今年是整村推進種綠色富硒高蛋白大豆,去年種了3000畝,今年擴大到1.5萬畝。『種子化肥都訂完了,商標也已經注冊成功。』

  興平村有耕地1.9萬畝,由於氣溫偏低,原先種玉米產量和質量都上不去。去年秋天,邰艷蘭跟村民算了算賬,大伙兒也都認可改種優質大豆。除了1000多畝水稻和1000多畝小麥,還有點雜糧,其他全部種綠色富硒高蛋白大豆。

  市場裡謀出路,提昇優勢重在調優結構。『去年是無公害標准,今年我們准備申請綠色食品。』邰艷蘭說,由於整村推進,縣裡已經同意安裝監控設備,可以實現溯源管理。

  農戶簽訂單,企業找市場。目前村裡已經成立大豆種植合作社,以比市場高的價格收購村民的大豆。還和山東某企業簽訂了銷售豆類飲料和豆乾類休閑食品的合同,對方出設備,合作社負責原料和生產。

  寶清縣美來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則在七星泡鎮民主村的近3000畝地連片種植高蛋白大豆。為了從播種開始就提高產量,公司專門花60萬元買來兩臺大豆播種機。

  調整和優化結構,也促進農業向中高端邁進。日前,記者走進寶清縣寶興原有機果蔬產業園,鮮艷誘人的草莓正當季,時有前來采摘的客人。『這要趕上周末,都得排大隊。』合作社負責人介紹,旁邊的大棚裡,櫻桃也馬上要成熟上市了。

  寶興原有機果蔬產業園是由寶興原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興建的,現已投資1950多萬元,建成果蔬溫室20棟、蔬菜冷棚40棟。這個產業園依托省農科院園藝分院的技術平臺,采用國內最先進的溫室大棚建設、管理等技術,今年,合作社計劃新建溫室大棚20棟、冷棚50棟和有機富硒水稻功能展示基地150畝。建成後,可年產有機富硒果蔬10萬斤、有機富硒大米10萬斤。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對永豐村的趙連貴來說是切切實實的體會。曾因患有小兒麻痺癥而被認定為低保戶的他,通過種植、收購、銷售北藥而脫貧致富。在新建的500平方米廠房內,堆滿了大量收購的村民上山采集的五味子、穿地龍、菟絲子等中草藥材。『我就是要把整個山跑遍,能種的都種上藥材。』趙連貴說,今年計劃發展菟絲子灌裝、赤藥切片等藥材加工項目,通過擴大規模帶動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第一書記孟繁毅也看到了藥材致富的機會。在調整產業結構,尋找致富門路時,孟繁毅發現了新商機:永豐村土壤肥沃,適宜種植中草藥。可農民沒種過,不敢種,不會種,怎麼辦?

  為打消村民顧慮,經鎮黨委、政府同意,他與太聯村第一書記郭靜濤合作,自籌資金8萬元,租地30畝,搞起了中藥材防風的試種,如果不受災、市場行情看好,兩三年見效後收入能達到15萬元。看到長勢良好的中藥材,今年很多農民也向孟繁毅表達了種防風增收的意願。

  夢想正在春天裡悄然『拔節』。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