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大興安嶺築牢綠色長城加快轉型發展
2017-04-30 09:19:2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閆捍江 劉大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轉型破題實現旅游『九個第一』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對黑龍江發表重要講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總書記的話,如響鼓重錘,既賦予了林區保護生態的重要責任和使命,又指出了林區轉型發展的主攻方向和路徑。

  大興安嶺地委、行署以『學講話、謀振興、闖新路』為契機,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找到破解轉型難題行之有效的發展路徑,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發展『六大產業』、實施『三大工程』、營造『兩大環境』戰略部署上來。

  為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大興安嶺借鑒發達地區先進經驗,從旅游地產、養生養老、景區建設、民宿建設、旅游市場監管和大數據平臺建設等方面認真取經,對照整改,有效地促進了旅游產業的規范化推進。他們在全省旅游行業創造了『九個第一』:第一家將旅游業確立為支柱產業,第一家成立旅游項目評審委員會,第一家成立旅游質量安全辦公室,第一家開發『興安智慧游』APP手機終端,第一家借助旅游大V自媒體開展旅游營銷,第一家開展熱氣球空中旅游觀光項目,第一家實現旅游推介的全球視頻直播,第一家理順旅游執法手續,第一家在國家級雜志發表調研文章。

  2016年,接待游客560.1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4.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83%,25.12%,成為林區經濟增長新亮點。

  林區版畫創作。

  生態旅游產業被大興安嶺提昇到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確定到2020年,全區旅游接待人數突破88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1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4%、16%。全區新增3A級以上旅游景區20個,旅游直接從業人員5萬人以上的主要預期目標。

  轉型發展需要『多條腿』走路,森林生態食品、生物醫藥、森林碳匯、水經濟和綠色礦業及文化產業等『六駕馬車』亦是風光無限,正奮力拉動林區經濟向前。

  2016年,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大興安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在全省推出了低空飛行、熱氣球旅游觀光項目和旅游公共服務興安智慧游APP,舉辦了『東北亞綠色發展(漠河)論壇』、全國『跨越險阻2016』地面無人系統挑戰賽、森林山地自行車賽、中俄國際親子徒步大賽、中國最冷小鎮四季風光攝影大賽、第32屆中國北極青春詩會和龍江詩人走進大興安嶺等宣傳活動。呼瑪連續舉辦開江主題文化活動周,打造了『南有錢塘觀潮,北有呼瑪開江』的界江旅游文化品牌。與中促旅簽署了漠河生態、冰雪健康養老小鎮項目,打造了北極村和加林局兩個冰雪樂園。紮實推進了百萬頭森林豬養殖加工、藍源智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區等項目,有148個產品獲得『三品一標』認證。建成了加林局和呼瑪2個國家級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十八站北五味子和韓家園菊苣種植加工等項目積極推進。圖強、松嶺等5個碳匯項目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農夫山泉礦泉水、岔路口鉬鉛鋅多金屬礦等項目進展順利。呼中龍首洞舊石器遺址經測定距今1.2~1.5萬年,電影《愛的北極光》、《蝴蝶有棵樹》、紀錄片《原始秘境·興安呼瑪》、《尋夢塔河》在央視播出,全區文化企業發展到100餘家。中科眾創空間和股權投資孵化基地正式啟動,已有林格貝、綠源蜂業等8家企業成功上市。目前,六大產業已經成為轉型發展的強勁動能。

  轉中有進,進在民生改善上。連續3年為職工漲工資,全區機關事業單位和林業企業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分別比2013年增長30.4%和28.4%,為林業職工首次設立發放了住房公積金。將城鎮居民、林業職工貧困人口全部納入脫貧攻堅范圍,實施全口徑脫貧,職工群眾的幸福感不斷提昇。隨著這些動能的集聚釋放,林區轉型發展必將更有活力、更有質量、更有後勁。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