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禽嬉戲。
營造資源增長生態安全好環境
自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大興安嶺在沒有國家相關政策支持、每年減收近億元的情況下,主動調減活立木產量,從2011年開始全面停止主伐生產,如今,森林面積和活立木蓄積、森林覆被率連續實現『三增長』,各類森林、濕地和野生動植物物種保護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達到28處,總面積98.2萬公頃。
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後,大興安嶺明確要求各地要嚴密防范、堅決打擊濫砍盜伐商品材行為,切實做到一米商品材不能采、不能動,決不允許觸紅線、碰底線。
為深入實施生態保護工程,大興安嶺從嚴查處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案件,開展『保護森林資源十三五』行動,查處盜伐林木、毀林開墾、濫捕濫獵野生動物等資源林政案件257起,收回林地2727畝,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
恢復森林重在營林。大興安嶺制定了《營林生產項目檢查驗收管理辦法》,嚴格執行營林生產『三級』檢查驗收管理制度。並依據各林業局年度計劃完成情況、作業質量、專業化隊伍建設、規范化生產作業點建設、資金使用情況等實行生產計劃動態調控機制,有效地提昇了營林生產綜合管理水平。
據統計,2016年,大興安嶺完成森林撫育356.3萬畝、人工造林8.7萬畝、補植補造46.1萬畝,促進了森林覆蓋率大幅度提高,森林撫育質量連續5年位居全國前三位。
在生態建設工作中,大興安嶺嚴格落實防火責任,繼續堅持重兵投入、靠前駐防,全年未發生人為火,32起森林火災均在24小時內撲滅,林地過火率遠低於省控指標。連續六年沒有發生重特大火災。
生態建設的加強進一步鞏固了『綠色長城』的基石。通過科學選育,增加了森林植被,優化了森林結構。停伐後,大興安嶺活立木總蓄積每年增加了1000多立方米,被確定為國家首批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
將黨建工作融入發展各領域
大興安嶺黨建工作高度融入到林區轉型發展的各個領域之中,堅持抓基層、打基礎,抓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以深化『四型』堡壘創建活動為載體,嚴格落實管黨治黨責任、集中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著力打造基層黨建示范點、重點推進基層黨建重點任務,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
幾年來,隨著商業性采伐的全面停伐,為讓黨建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林區轉型的各個角落,大興安嶺結合全區轉型發展的實際,引導基層黨組織探索實施把農村支部建在合作社上、社區支部建在網格上、企業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目前,在具備條件的農村合作社建立黨組織12個,建立社區網格黨組織242個,在藍莓種植、北藥養殖等產業鏈上建立黨組織56個,基層黨組織作用逐步融入到新興產業領域之中。同時,針對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後,林業職工思想不穩定、收入減少等實際問題,指導基層黨組織紮實深入地開展幫扶對接活動,將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情況納入到重點督辦事項,現在,全區萬餘名黨員到社區認領了工作崗位,開展服務4萬餘人次,並湧現出了許多先進典型,前哨林場等基層黨組織先後多次受到中組部的表彰。
從嚴抓好黨建工作責任制的督促落實,把縣(區、林業局)、鄉(鎮、場)、村(社區)『三級雙向』述職工作作為落實管黨責任制的有力抓手,層層傳導壓力,層層落實責任,引導全區黨員領導乾部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工作政績。實施『黨建+扶貧攻堅』,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扶貧工作的作用,選派優秀的後備乾部13人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開展幫扶工作,將扶貧成效與個人提職任用相掛鉤,不僅有效激發了『第一書記』的工作積極性,還有力地推進了扶貧工作。
在開展建設『雙百工程』中,通過『抓兩頭、促中間』的辦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在全區倒排確定100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和100個標准化黨支部創建對象,基層黨組織的先鋒堡壘作用在合作社上、在網格上、在產業鏈上閃光。目前,在具備條件的農村合作社建立黨組織12個,建立社區網格黨組織242個,在藍莓種植、北藥養殖等產業鏈上建立黨組織56個,基層黨組織作用逐步融入到新興產業領域之中。
在抓好基層黨建工作的同時,大興安嶺地區還積極打造政治上的『青山綠水』。自中紀委提出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以來,地委、地紀委緊緊跟進,堅持邊學習邊實踐,既放眼整個『森林』,又盯住『歪樹、病樹、爛樹』,用敢於擔當的精神和實實在在的行動向黨和人民交出『四種形態』成績單。去年1~12月,各級黨委、紀委運用談話函詢、廉政約談、召開民主生活會等方式,咬耳扯袖、紅臉出汗進行教育提醒4079人,給予輕處分388人重處分54人,移送司法機關2人,第一種形態和後三種形態相關數據呈現『倒三角』的踐行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