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點贊興安·八個十佳』推薦評選活動候選文化品牌
2017-05-10 10:57:59 來源:大興安嶺日報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大興安嶺精神

  『突破高寒禁區』的大興安嶺精神形成於開發、創業和建設時期,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無數創業者、建設者、奉獻者用青春、血汗乃至生命譜寫、鑄就偉大的精神豐碑,是大興安嶺地區在特定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大興安嶺人意志品質、道德情操、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大興安嶺人經歷了『三上兩下站住腳』、『苦戰嚴寒破禁區』 、『三支隊伍兩代人』艱苦卓絕的創業歷程。大興安嶺精神形成於大興安嶺開發建設時期,伴隨著林區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她的內涵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2008年,地委將大興安嶺精神內涵概括為:『戰嚴寒,破禁區,開拓進取的拼搏精神;樹雄心,立壯志,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顧大局,愛集體,立足本職的務實精神;同甘苦,共命運,紮根邊疆的奉獻精神。』大興安嶺精神在大興安嶺開發建設史上發揮了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推動發展的巨大作用,鼓舞人們不但突破了高寒奇冷的生存禁區,還突破了長期依賴的『木頭經濟』這一思想禁區和生態建設這一發展禁區。在轉型發展的今天,大興安嶺精神歷久彌新,愈加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成為林區轉型發展的精神動力。

  北極村童話·遲子建故鄉

  在當代著名作家遲子建所著《北極村童話》一書中,黑龍江是北極村的野孩子,他『不停地卷起一道道波浪,一簇簇水花』釋放著他生命的大自由。在作家的眼眸中,北極村則更像是平靜、端莊而又充滿著慈愛的姥姥,『晚飯後,屋裡傳出了洗碗的叮當聲。姥爺叼著旱煙又蹲到菜園去了;小舅編籠子,好到大江去捕魚;姥姥拎著豬食桶,一出門就嘎嘎嘎地叫著;我的任務是圈雞。到倉庫的袋子裡抓一把小米,把它撒在紙箱裡,小雞就傻乎乎地跳進去,唧唧唧地點頭啄著吃。』這是一幅多麼美好、溫馨的畫面。也許,正是這樣一個美得讓人不知所措的地方,纔能養育出遲子建這樣在當代中國最具廣泛影響力的偉大作家。她能成為中國唯一一位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一次獲得冰心散文獎、一次莊重文學獎、一次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一次茅盾文學獎的作家,從兒時起就汲取了故鄉足夠的精神養料。

  大興安嶺岩畫

  大興安嶺岩畫是繪制在石頭上的圖畫,它是沒有文字之前大興安嶺文化的最大載體。自2011年以來,大興安嶺先後在12個縣、區、林業局(即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全境)發現39個岩畫遺址、4050餘單幅岩畫,是目前黑龍江省發現岩畫數量最多、區域最廣、歷史最久、內容最豐富的地市,在黑龍江岩畫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填補了黑龍江省相關歷史缺環。大興安嶺岩畫內容有整體天象崇拜,即太陽神、日月星雲等圖案岩畫;自然崇拜,即樹木、高山、河流等圖案岩畫;生殖崇拜,即帶有巨大生殖器的男性、箭形生殖器、實心圓女性外陰等圖案岩畫;動物崇拜,即主要以鹿為主,另有虎、狼、野豬、熊、蛇、青蛙等動物出現;圖騰崇拜,大興安嶺地區發現的『S形鹿角龍』岩畫,線條優美,身軀無爪,頭部使用極具美感的4根鹿角代替,充分證明了大興安嶺是我國龍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更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該岩畫為中國第一處發現的以龍為表現手法的彩繪岩畫,在中國岩畫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大興安嶺岩畫還有表現祭祀場景岩畫,有表現數量的岩畫,表現統治階級的岩畫。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