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點贊興安·八個十佳』推薦評選活動候選文化品牌
2017-05-10 10:57:59 來源:大興安嶺日報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大興安嶺知青文化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浪潮席卷中國大地,呼瑪也不例外地雲集了8000多名來自上海、齊齊哈爾、北安、海拉爾等地的知識青年和400多名上海乾部,由此,再次揭開了呼瑪開發建設史上的新篇章。

  2005年,呼瑪縣委、縣政府投資1500萬元建設了主體工程8000多平方米的呼瑪知青賓館。原在開庫康鄉插隊的上海知青、英資上海銀業投資集團公司副董事長、總裁管其昌與15名知青返鄉時為知青賓館捐資15.3萬元,上海知青共捐款51.3萬元。賓館內部開設了200平方米的知青展廳,陳列著許多知青們當年的照片,擺放著當年的房屋布置、勞動工具以及生活用品。通過文字、照片和實物完整地再現了當年知青在農村下鄉的情景。 2016年4月29日,呼瑪博物館建成投入使用。當年知青所用物品在博物館中進行實物展示,包括日記、各種票證、老照片、知青撰寫的文章、獎狀等各類物品;參照《知青風雲錄》及《知青風雲錄續集》中各公社、生產隊知青名單;當年乘坐的東方紅十號照片等。這種跨越時空的聯系,建立起超出時代的友誼以及知青表現出愛國奉獻的情懷就是知青精神的真諦,是堪與『北大荒精神』、『大興安嶺精神』媲美的文化源流。

  原始鄂倫春文化

  鄂倫春民族是大興安嶺全區的『土著』民族。呼瑪縣的白銀納鄂倫春族鄉鄂倫春族村是鄂倫春人的聚居地。一是薩滿文化。鄂倫春民族信奉薩滿教,薩滿的活動包括醫病、軀災、祈福、佔卜等人們需要解決的問題。薩滿祭祀中,依照祭祀內容要求,模擬成各種動物或神怪。薩滿戴上面具並用神帽上的彩穗遮臉。身穿薩滿服,腰系腰鈴,左手抓鼓,右手執鼓鞭,在抬鼓和其他響器的配合下,邊敲神鼓,邊唱神歌。白銀納鄂倫春族鄉現存中國目前唯一健在的薩滿關扣尼。二是狩獵文化。鄂倫春族世代從事狩獵生產,隨著國家禁獵政策的實施,鄂族獵民已不再狩獵。三是服飾文化。如今的鄂倫春族的服飾根據傳統技藝創作出了一系列既能展現民族特色,又與現代審美理念相互融合的服飾。四是飲食文化。定居前,鄂倫春民族食物多為天然的山野產品,按照游獵民族的傳統習俗制造出了一系列獨有民族特色的飲食產品。五是傳唱文化。鄂倫春民族有語言沒有文字,傳統文化只能依靠口口相傳。近年來運用國際音標在青少年中開展了語言教學課程。六是樺皮工藝文化。黨和政府給予了高度重視和資金支持,建成了工藝品廠,購置了一批制作機械,目前產品種類、質量、批量、規格還有待於提高。

  大興安嶺藍莓節

  大興安嶺以首府加格達奇為代表的一批新型生態旅游城市悄然崛起。食用菌、山野菜、野生漿果等山特產品儲量豐富,野生藍莓儲量佔全國之首,是中國野生藍莓的主產區,被譽為『中國野生藍莓之鄉』。隨著政府扶持力度逐年加大,龍頭企業發展不斷壯大,藍莓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現已開發藍莓冰酒、飲料、果乾等產品10大類242種,產品遠銷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地。 2009年我區成功舉辦了大興安嶺首屆國際藍莓節,加區作為主辦方,為全區搭建了一個展示藍莓、宣傳形象、合作洽談、招商引資的平臺,僅第一屆國際藍莓節就邀請了展會參展企業400餘家,參展商600餘人,簽約項目22項,簽約額達5.45億元。經過八年潛心挖掘和打造,如今大興安嶺國際藍莓節不僅成為加區重要的文化品牌,也成為了大興安嶺獨具特色的節慶文化品牌和對外宣傳的名片,更成為黑龍江省內重要的節日活動。形成了來大興安嶺『去漠河看北極光節,來加區看藍莓節』的格局。不僅展示出了大興安嶺優良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也集中展現了大興安嶺地區乃至全國山特產品產業的發展成果。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