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點贊興安·八個十佳』推薦評選活動候選文化品牌
2017-05-10 10:57:59 來源:大興安嶺日報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鮮卑祖源

  經考證,北方古文明的發祥地鮮卑大山即為『大興安嶺的東南麓』,拓跋鮮卑曾在莽莽興安嶺繁衍生息、運籌林海。大興安嶺松嶺區的鮮卑文化園坐落在拓跋古居地嫩江上游的多布庫爾河畔,園區內『龍源問碧』、『鮮卑祖居』、『兵工廠遺址』、『祭天遺跡』、『密境鮮卑』等景點,再現了古老神秘的拓跋鮮卑神韻。文化園以『給我一天,還您鮮卑三千年』為創作理念的舞臺演出劇目,從北方古先民的『鑽木取火、抗爭自然、崇拜自然、南遷大澤、一統天下、抗爭融合』的歷史片段再現了拓跋鮮卑強悍、包容、融合的大愛精神,十二處景點與自然相得益彰,將雖經風霜剝蝕的神秘傳說再現帝王靈山惠水。魏書《禮記》記載『祖居鮮卑山,瑞獸引路,南遷大澤』。清代屠寄撰寫的《黑龍江輿圖》中說『嫩江上游多布庫爾河北邊有兩條河合為一支叫那古裡河,是唐代室韋那禮部駐地』,那禮部為錫伯族,鮮卑又為錫伯族祖先,多源證明大興安嶺為鮮卑發祥地,鮮卑文化是大興安嶺生態、綠色、冰雪文化的集合體。

  興安紅杜鵑

  南國五月芳菲盡,興安杜鵑始盛開。興安杜鵑在嚴寒裡孕育花苞,頂雪怒放,是北國春天的使者。無數詩人墨客對杜鵑花給予了熱烈的贊美。每當春到大興安嶺,像報春花一樣的興安杜鵑花,或映著皚皚白雪,或迎著料峭的寒風傲然綻開,遍布於林下與剛剛綻開新綠的白樺樹相互襯托,似錦似霞、如火如荼、層林盡染、萬山紅遍。

  在大興安嶺松嶺區,就有一個叫杜鵑谷的地方,杜鵑谷的萬畝杜鵑花海與飛龍山石林相互交融,石林千姿百態、峰峰相連,千年的杜鵑花就在石上生長,形成了一處花中賞石、石中賞花,極具觀賞價值的原生態興安杜鵑自然景觀。春季百裡杜鵑,夏季綠滿山川,秋季五花山色,冬季冰雪連天,這是大興安嶺四季風光的大美寫照,而興安紅杜鵑第一個迎來早春。興安的人間五月,就是杜鵑花的五月,是杜鵑花的海洋。當連綿的山巒被火紅浸染,興安紅杜鵑以其獨有的傲骨迎雪綻放時,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再也不是靜謐無聲的大自然,而是彌漫於莽莽林海中的一份希望,一股力量,一種精神!

  神奇天象·大興安嶺北極光節

  北極光節作為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主題的歲時節令,從1991年的夏至節,歷經26年的潛心挖掘和打造,已成為漠河獨具特色的節慶文化品牌和對外宣傳的名片。漠河縣把每年的6月21日(夏至)確定為北極光節,幾年來,他們不斷豐富節日活動的文化內涵,擴大群眾的參與面,規模和檔次逐年提昇。節慶活動由最初的前十屆以群眾性的廣場文化活動為主,十一屆至二十屆主要由政府出資,由單純的群眾狂歡,演變為集特色產品展銷會、書法攝影展、女子軍樂展演、中國四極旅游論壇等20餘項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活動,由最初的群眾自發活動演變為如今的政府組織策劃,各單位各部門踴躍參加,群眾文化力量積極參與的具有強烈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2010年北極光節榮獲『中國最具影響力節慶獎』,2011年,北極光節系列節慶文化活動被文化部、財政部列為全國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項目。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