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5日訊 眼巴巴地等了一個多月,李先生終於沒能等來滴滴方面的任何回音。『「滴滴」躲貓貓式的處理方式,讓我特別的失望。他們也算是一個服務企業,難道就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一個消費者的正當訴求?這就是一個新興的互聯網﹢企業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嗎……』

『滴滴』網絡顯示,李先生的車牌號和身份證號已經被佔用。
身份被人注冊了
事情還要退回到4月下旬。李先生聽朋友講,在大慶開滴滴還算挺賺錢,就想著用自己的身份證注冊個滴滴司機。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個人身份信息被人冒用,並已提前給注冊完了。
李先生這下子可急了,拿他的身份信息注冊,一旦這個司機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他不得擔責呀?因為『搶注』人只有姓,手機號又有多位遮擋,所以,李先生想到了撥打客服電話,與『滴滴』方面進行交涉,說明緣由,把自己的個人身份信息要回來。
可是讓李先生沒有想到的是,『滴滴』方面的種種作法,讓他覺得先前的想法有些過於天真了。『我想簡單了,我覺得一個這麼大的企業,了解到我的情況以後,會與公安等相關部門聯系,確認我的身份,注銷冒用者的非法注冊。可是,當我撥打了「滴滴」的客服時,纔真正感覺到了這種虛擬的互聯網企業的縹緲和對處理投訴問題高超的太極功法……』李先生說。
責任編輯:彭佳麗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