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6月8日訊 7日16時20分,57歲的李懷寧看完了當天最後一個小患者,回到了辦公室,找出了自己35年前的畢業證書看了又看。又是一年高考時,40年過去了,當年的揚眉少年,變成了華發學者。『1977年,是那次考試讓我證明了自己,讓我得以成為一個醫生,35年救死扶傷。』李懷寧說。
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後 整整急訓四個多月
李懷寧的父母都是大學教師,在哈軍工院裡長大。他回憶說,『當年,我中學快畢業了,正當考慮去哪裡下鄉勞動的時候,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了,我們有機會讀大學了。』
『當時考試分為兩輪,省考和國考,為了迎接考試,學校成立了「尖刀班」,組織一些愛學習、想考大學的學生補課。晚上,父親找了哈軍工的理科老師為我補習數理化,母親也找來哈交專的文科教師為我補習語文、英語、政治和歷史。政治題是需要背的,我母親要求很嚴格,背不下來就不許睡覺。』李懷寧說。
整整三個月,李懷寧就是在這樣的急訓中度過的。在1977年的省考中,124中通過了20名學生,李懷寧也在其中,在隨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他又像前三個月一樣努力復習,終於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考上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系。
上大學時班裡50多人 年齡差有18歲
『當年的124中考上4個大學生,我是其中一個。』回憶起40年前的那一天,57歲的李懷寧仍充滿自豪,尤其是當郵遞員往家裡送錄取通知書的時候。
『上大學時,班裡有50多人,來自各個行業,最大的34歲,最小的16歲,當時我17歲,是全班第二小的。最有趣的是,在我的同班同學中,我看到了我中學時的英語老師,她也考上了大學。當年的師生,變成了現在的同學。』李懷寧說。
1982年,完成了五年學業後,李懷寧到哈爾濱市兒童醫院成為了一名醫生。35年在醫療戰線上救死扶傷,為眾多患兒解除了病痛。『我感謝40年前的高考,是這次考試讓我證明了自己,我的人生因為這次考試而重新確立了軌跡。』李懷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