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樺川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走產業、生產、經營『聯合』路
2017-06-08 10:03:4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冬 劉億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6月8日訊 日前,樺川縣森之源果蔬合作社聯社正式掛牌運營。這是繼8天前成立的黑龍江佳之樺農產品合作社聯社後,該縣在一個月之內成立的第二家聯合社,是樺川縣創新農業經營主體的又一創新之舉。

  近年來,樺川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風起雲湧。至去年末,已有各類合作社1240多家。由單體農戶組成的合作社初步完成了土地由『分』到『合』的過程。但由於經營能力良莠不齊,加之缺資金、缺品牌、缺市場營銷專業人纔等因素,合作社普遍存在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問題。在向現代有機農業轉型過程中,合作社走農業集約化、服務社會化道路,突出產業優勢和優質特色的『聯合』之路勢在必行。

  剛剛成立的樺川縣森之源果蔬合作社聯社是由21家合作社聯合組建的。聯社采取『政府引導、龍頭訂單、聯社統籌、分社種植、小組管理、按戶經營、帶動脫貧』的經營管理模式,按照『龍頭企業+聯合社+專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新型組織形式和利益聯結機制,將果蔬產品和市場緊密『連』在一起。目前,樺川縣與丹東君澳集團簽訂果蔬回購訂單面積4.2萬畝,建設君澳集團東部地區果蔬基地,落實漿果基地2.85萬畝,套種蔬菜1.35萬畝,帶動農戶975戶;預計實現果蔬銷售額1.48億元。丹東君澳集團計劃3年內在樺川投資5億元、建設6萬畝果蔬基地,建成佳木斯市最大果蔬飲品公司,輻射三江地區,帶動農戶增收4億元,貧困戶實現增收1億元。

  與此同時,樺川縣按照農業規模化生產、合作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社會化服務的發展模式,整合全縣種業、米業、農業科技航化公司、糧食倉儲合作社、農資合作社、水稻種植合作社等優勢資源,在全縣50家標准化、規范化的合作社中,甄選出15家成立了黑龍江佳之樺農產品合作社聯社,發展優質高效稻米產業,種植綠色、有機水稻面積達到20萬畝,佔全縣水田總面積130萬畝的15%。聯社預計生產綠色有機水稻10萬噸,綠色有機大米5.5萬噸,年產值可達到5億多元。樺川縣農業局局長孫立新告訴記者,組建聯社的目的就是把農業的產業、生產、經營貫穿起來,實現農業『一子破多題』的目標。聯社注資1000萬元,銀行擴大5倍信貸給聯社用於扶貧和生產,破解新型經營主體融資難題。

  聯社結合樺川縣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國家有機水稻認證示范縣』的機遇,導入良好農業規范,制定生產標准,目前,『三品一標』認證數量達到了220個,其中,無公害96個、有機標4個(正在認證的有機標識13個)、綠標120個,綠色和有機標識總量佔佳木斯市一半以上;目前,全縣綠色水稻面積達到80萬畝,由13家合作社主導的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2016年建成了『互聯網+農業』指揮中心和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田間配套了農業物聯網設施,實現全程可追溯,使稻米達到高端品質;聯社依托自建的『有機樺川』電商平臺與黑龍江省大米網對接,實現線上線下互動聯銷,主打『星火大米』品牌,突出品牌效應。

  在樺川縣佳之樺農產品合作社聯社的名單中,位列其中的『明星社』五良純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付延飛告訴記者:『加入聯合社就是讓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我們全心全意搞好種植,上游由聯合社擔保獲得金融部門資金支持,下游電商、物流串聯起銷售網絡。加入聯合社,我們按訂單調整生產量。現在通過聯合社「訂」出去三分之一量,原有固定客戶消化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自行銷售一點問題沒有。這是最輕松的一個春天。』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