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到現場就不在會場』
工作崗位不斷變化,廖俊波有一句口頭禪始終不變——『能到現場就不在會場』。
在政和縣,廖俊波創造了經濟開發區從無到有、從破土動工到首家企業投產僅用半年的『政和速度』。在武夷新區,他創造了南平航天體驗館項目從簽訂協議到建成僅用80天的『新區速度』。
他笑談自己『什麼都快』——戀愛快、結婚快、生孩子快,生活如此,工作更是。南平市委書記袁毅說:『我總感覺到,俊波身上有使不完的勁。』政和縣委書記、曾任政和縣長的黃愛華說:『所以他老得快,1968年出生的人看起來好像是1958年的。』
『快』,折射出的是廖俊波頻繁出現在工作現場的身影。
2007年至2011年,他擔任南平市榮華山產業組團管委會主任,常年奔波在爭取政策、協調工作、招商引資、征地拆遷、項目建設的路上。四年下來,他的公務用車行駛了36萬公裡。
時任榮華山產業組團管委會副主任劉暉明說,那四年是充滿激情的創業時光。
廖俊波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有時一天只睡4個小時;也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有時借用村部的辦公室,有時在車裡、飯桌上、宿捨裡、工地上,有事馬上就辦,從不推辭。
廖俊波擔任政和縣委書記時,每次從南平市區開完會回到政和,下了高速之後就直奔經濟開發區,哪怕是夜晚,也要借著車燈查看建設進展。
『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這是在一個月前武夷新區『百日攻堅』動員會上,廖俊波的開場白。
廖俊波對武夷新區閩鋁輕量化車廂和物流車項目十分關心,每天去工地兩趟,上午一趟,晚上11點一趟,就為了確保項目開工69天後投產。
有一次他到北京出差,因為沒來得及買飛機票,只能坐高鐵回來。坐了7個多小時的車,他一到武夷新區,並不休息,馬上到各個工地上看一遍。工地看完後,已經到了晚飯時間。吃完晚飯,他先是聽取了一些建設單位的匯報,然後從晚上7點半開會,直到次日凌晨1點。
在武夷新區管委會的民主生活會上,同事們對他提意見:『別總是在周末加班。』他卻說:『這不是批評,是變相表揚。』
『忙』,是廖俊波從政以來的常態,以至於跟家人交流的時間都不能保障。
妻子林莉知道他晚上要工作,雖長期兩地分居,卻養成了晚上11點半前不『吵』他的習慣。等到晚上11點半,林莉就給他發條微信,如果他忙完了,就會給林莉打個電話;如果沒忙完,就回一個字——忙。
女兒廖質琪在上海做畢業設計,3月4日,她與父親微信視頻聊天。突然,廖俊波說了句『我要開會去了』,就斷線了。這是父女倆最後的一次通話。
在生命的最後一天裡,廖俊波上午在南平市區參加一個協調會,下午開會研究武夷新區綜合片區地價和武夷山國家公園有關工作,下班前抽空聽取了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陳鍾玨等人的工作匯報。傍晚5點59分,他離開市政府。當晚8點至10點,一場包含4個議題的項目建設專題會在百餘公裡外的武夷新區等著他。
傍晚6點半左右,廖俊波從家裡出發。當晚,一路上下著雨,車窗外一片朦朧。因擔心不能按時趕到,他通知武夷新區管委會的同事們,會議推遲到8點半。
『我們都要練就一上車就睡的本事,一天下來,也只有在車裡這段時間能休息了。』坐在副駕駛位的南平市政府辦乾部吳慧強轉過身來說道,卻發現他已睡著……
『工作是快樂的』
『工作是快樂的。』廖俊波常常跟同事們談『享受工作』的心得。
吳慧強說,就在廖俊波殉職的前一天晚上,廖俊波和同事們開會研究工作到凌晨2點,大家不僅沒有感到疲憊,反而被他描繪的武夷新區美好前景所鼓舞,越開越興奮,辦公室裡充滿了歡聲笑語。
一次,南平市長許維澤跟廖俊波在辦公室研究創建武夷新區科技創業園的事情。兩人一直研究到凌晨1點,終於把建設武夷智谷軟件園的計劃給定了下來。
豐富的知識儲備、過人的專業能力、對事業的信心,是廖俊波快樂工作的秘訣。
『在產業謀劃、項目建設上,他是個專家、高手,是一位連水泥標號都看得懂、連土方量都算得出的領導。』他的同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