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5日訊(記者 孫英鑫)為帶動全縣貧困人口快速脫貧,樺川縣積極開展精准扶貧工作,搭建立體化扶貧格局,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畜牧養殖、優質果蔬、高效稻米和食用菌等5個扶貧產業,研究探索形成了『一地生四金』的對接新模式。

光伏發電產業助全縣貧困人口脫貧增收。東北網記者 孫英鑫 攝
搭建立體化扶貧格局
全縣按照鄉鎮劃分為脫貧攻堅九大戰區,成立九個脫貧攻堅指揮部。構建了政府主導扶、部門聯建扶、乾部結對扶、『主體』帶動扶、社會資助扶『五位一體』的立體化大扶貧格局。實現了『五個全覆蓋』,即縣級領導擔任鄉鎮脫貧攻堅總指揮全覆蓋,全縣所有村駐村工作隊全覆蓋,幫扶責任人包扶貧困戶全覆蓋,幫助貧困戶如期實現脫貧目標。同時,突出整村推進扶貧、基礎設施建設扶貧、產業項目扶貧、轉移勞動力就業扶貧、幫扶單位定點扶貧、政策兜底扶貧和夯實組織基礎扶貧等七項措施。
發展五大扶貧產業形成『一地生四金』新模式
樺川縣精准謀劃扶貧產業,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畜牧養殖、優質果蔬、高效稻米和食用菌等5個扶貧產業,研究探索形成了『一地生四金』的對接新模式。即土地流轉得租金、帶地入股經營收益得股金、就地勞務輸出得傭金、企業使用扶貧貸款貧困戶得紅金。
今年年初,樺川縣成功引進了41.17MW分布式光伏發電扶貧項目,總投資3.2億元。全部建設投產後,年平均發電量5400萬kWh,年收益4800萬元。以選取符合建設條件的貧困戶閑置院落、貧困村周邊的空地落實光伏扶貧工程項目,通過以每年每平方米0.8元從貧困戶和村集體手中租賃20年的方式,在實現貧困戶增收的基礎上,村集體也實現了經濟積累。根據項目測算,通過戶用光伏系統和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共同建設的方式,光伏產業年收益將覆蓋全縣所有貧困戶,能夠滿足每個貧困人口每年收入在2844元。
樺川縣光伏扶貧產業精准到戶,實現扶貧開發與新能源利用、節能減排的完美結合,實現了扶貧由『輸血』變成『造血』,加快了全縣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為全省光伏扶貧深入開展起到了示范和促進作用。
創新宣傳形式提昇貧困戶政策知曉度
在推進精准扶貧的同時,樺川縣不斷探索靈活多樣的工作方式。2017年春節前,設計了脫貧政策宣傳年歷,組織包扶乾部送到貧困戶家中,首先給貧困戶送『福』字拜大年,然後把年歷貼在貧困戶牆上宣傳脫貧政策,同時把年歷填上包扶聯系人姓名、單位、職務和聯系方式,讓貧困戶隨時可以聯系包扶乾部。
同時,制作下發了《貧困戶享受政策通知單》,直接填寫每個貧困戶享受的教育、醫療、民政、住房等方面的政策,下發到貧困戶手中,讓每個貧困戶知道認可自己所享受的扶貧政策。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創新方式,最大限度地提昇了貧困群眾的政策知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