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9日訊(記者 王剛 佘雨桐 李楠 許諾)說起四大天王,如雷貫耳,有人唏噓,感嘆擦肩而過的流年擄走的青蔥歲月;有人花癡,無論經過多少年,這是一道初心不改最好的證明題。你一定不知道,在齊齊哈爾一個名叫碾子山的區裡,也有著屬於自己的『四大天王』——他們並不是四個人,碾子山區的四個街道辦,但是每一個街道辦都團結如一股繩,思想統一的像一個人。『四大天王』分工不同,但是心中都有著同一個目標——『我們要成為碾子山山地馬拉松賽成功舉辦的助攻王,成為碾子山打造旅游運動休閑城的參與者、建設者、助攻王。』年過七旬但聲若洪鍾、眼中放光的來自東安街道辦的陳大娘的話,代表了全體碾子山人的心聲。那麼,來自碾子山的『四大天王』,魅力值究竟幾何?
力量擔當——『舞王』東安
『舞王』並不是獨舞,更不是傳統意義的跳舞,而是——舞獅。這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為了深入實施『旅游立區』發展戰略,打造旅游運動休閑城,建設東北亞最美旅游小鎮,展示山城人的精神風貌,東安街道辦事在今年3月末成立了舞獅隊,成員由轄區居民、低保戶、社區工作人員組成,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29歲。

東安街道辦的舞獅隊。
『起初,所有隊員對這項運動都是陌生的。我們聘請了2名退休人員,其中盧老師62歲,去年不慎摔傷,肋骨骨折,尚未痊愈,但他懷著為家鄉做貢獻的心,帶病自學舞獅,並忍痛一遍遍地教隊員。』為記者介紹情況時該辦事處負責人不無動情地說,『打鑼鼓的師傅們都年事已高,平均年齡70歲,每天早早來到排練場,認真練習。特別是冀奎友老師傅75歲高齡,家住在城北,距離排練地點很遠,又患有股骨頭疾病,行走困難,他每天騎自行車或乘坐公交車參加排練,從不遲到。』
舞獅的隊員們都沒有功底,沒有樂感,學起來很吃力,但他們沒有氣餒,按照老師的要求反復練習。有的女隊員孩子小,家裡還有老人需要照顧,特別是周六周日幼兒園休息,孩子無人照看,為了不耽誤練習,她們就把孩子帶到訓練場上;有的男隊員父親病重住院,他晚上陪護,白天練習……
如今已是盛夏,天氣炎熱,穿上舞獅的服裝,練一遍就滿身是汗,但沒人叫苦。
是什麼支橕著這些『舞王』們?隊長高燕告訴記者,隊員們克服重重困難,舞獅隊現已基本成型,隊員們正在努力排練,『他們要拿出更好的表演狀態和演出效果,為碾子山的山地馬拉松賽事,為了碾子山更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