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東北網3月17日訊 『金長城自嫩江右岸起,先後越過了與大興安嶺諸脈相垂直的諾敏河、黃蒿溝河、阿倫河、三道溝河、音河、大水泉子、?牛河、雅魯河、中和溝、麒麟河等大小18條河流和50片沼澤地。』陪我們驅車踏查金長城過境遺址時,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宣傳部、文體局、旅游局的領導,都能如數家珍地道出。他們明確地告訴我們:碾子山正在不遺餘力地保護金代長城,他們要把碾子山打造成『金源山城』。
1金長城是歷史財富
8日,當我們站在碾子山北坡踏查金長城遺址時,看到一群淳朴的村民正在斷谷下的雅魯河邊。向導告訴我們,金代長城這段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為紮蘭屯風景區,常有村民騎著摩托車大老遠地趕到河谷來游玩。我們了解到,金東北路長城由東北向西南,一路環山繞險,趨避河流、沼澤和高山峻嶺,橫跨了我省齊齊哈爾市、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紮蘭屯市、霍林格勒市,在長城兩側的自然村屯裡,居住著漢、滿、蒙古、朝鮮、達斡爾、克爾克孜等民族。東段地區處於大興安嶺東南麓、嫩江平原西北邊緣,平原地殼上昇形成丘狀階地,當地人稱之為『崗』,土質肥沃,地勢往西南逐步昇高,沿途林木挺拔,山間谷地寬坦,由於積水而成為沼澤、濕地、泡子、葦塘,又被當地人叫『甸子』,蒙語則稱為『塔拉』。因為西部人煙稀少,人為破壞幾乎沒有,尚有許多待開發的遺跡。
橫亙在這片肥美土地上的金代長城,被當地文化人稱為『承載厚重歷史的大書』。碾子山旅游局的李德豐副局長說,金長城界壕主牆外側每間距50?110米就有一個馬面,我省境內現有78個馬面;在距主牆1?2公裡、間距10?15公裡處,還設有周長520?880米的邊堡,我省境內現有邊堡21座;在距界壕主牆10?13公裡、間距約50公裡處,設有周長1300?1500米的古城,我省境內現有4座古城;除此之外,界壕還有邊門、關隘、烽燧、排水設施等,這些建築工程分布在我省西部28000平方公裡范圍內。『這些都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財富,在我們區的旅游項目中,這也將是越來越引人注目的亮點,由此我們也會取得更充足的資金,更好地保護金長城。』
2邊堡林防水土流失
我們在碾北公路西側的山坡上,看到不少『水打溝』。這些『水打溝』集中出現在谷地間,有些甚至已經形成了自然壕塹。辛健說,這裡金長城形態保存得相對完整,與當地大力植樹造林有關,不斷增加的邊堡林已經成為預防水土流失的主力軍,今年當地還將拿出專項資金對已形成的『水打溝』進行補救性處理,這在金長城穿越的諸多地域中,也是比較典型的。辛健從事了三十多年的文保工作,對這些舉措特別推崇。
我們從當地政府了解到,碾子山區為防治水土流失做了很多工作,以『林上山、果中間、糧下川、兩岸楊柳治河灘』這種既顧生態又能富民的方式,實施了『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封山造林』及碾北公路綠色通道等多項林業工程。山區水土流失少了,老百姓也在感謝保護金長城給他們帶來好處。華安鄉有一個叫張纔的人,承包荒山造林400多畝,去年僅種植果樹就增加收入2萬多元。
3為婆盧火修紀念碑
說到金代長城就不能不提到婆盧火,而要想了解婆盧火就不能不到碾子山區,在這裡去年竣工的金代長城遺址文化公園,一座高大的紀念碑上就能看到這個騎馬西望的大將軍。時光此時仿佛退回到了八百多年前的某一天:豐榮寨門大開,金軍百夫長完顏阿魯虎率眾策馬而出。金天輔五年,他率軍隊,帶著家眷、奴婢、伐遼俘獲人口共計千餘人來到這裡,築邊屯田。今日,泰洲都統婆盧火將軍來此親自祀天,破土築東北路長城。山路上塵土飛揚,一隊人馬浩浩蕩蕩策馬而來。率先是一員戰將,兩員副將側後,後面是40個手持婆字戰旗的戰旗手、50個持槍的護旗手、50個持刀的護旗手,都統婆盧火銀盔銀甲,頭頂雉尾高飄,身穿一件大紅團莽戰袍,手持長槍,騎著一匹青龍馬率2000名將士緊隨其後。寨門外將士列隊相迎,40支牛角號,20面戰鼓一齊鳴響。
婆盧火名為女真語棒槌之意,棒槌也就是人參,換成一句俗語說就是家裡的寶貝小子。婆盧火是皇族宗親,隨金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伐遼屢建戰功,金王朝伐遼戰事定局後,為保後方平安,完顏阿骨打一改對蒙古人忍讓求安的態度,命婆盧火為泰洲都統,率一萬戶民築邊屯田,大批家眷、奴婢、伐遼俘獲人口隨遷徙,共計有十萬人。都統婆盧火大隊人馬入寨,開始祀天,儀式完畢後,他率眾出寨親到金蒙邊界,親挖第一鍬土。此時長空雁鳴,高興的婆盧火拉開了200石神弓一展神力,一箭衝天,箭穿兩雁落地……這是已經無法考證的一天,但現在的碾子山人已經把畫面納入了自己旅游設想的演繹中。
4金長城促旅游發展
我們了解到,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我省開展了金界壕遺址文物普查,經過調查,碾子山區人對金界壕遺址的情況也有了初步了解,並在2001年給轄區段長城修築了保護牆,在牆上用大方蘑菇石刻上『愛護金長城』的字樣。2004年,齊齊哈爾市文化部門在碾子山區召開了金長城研討會,碾子山區政府在會上提出了關於金長城開發的初步構想。2006年9月,碾子山區制定了《金長城景區開發項目》的策劃方案,提出兩年時間在金界壕碾子山段增加令人矚目的人文景觀。
2007年10月25日,全省長城資源調查啟動儀式在碾子山區召開,啟動儀式後省測繪局及省、市各縣、區文物工作人員對金長城資源進行了初步考察,10天初步掌握了金長城的基本數據。李德豐說,『過去這兒的百姓都知道這裡有山有水,也知道這裡是古代邊關,但是大家都沒想到這些也能成為資源,成為吸引游客的賣點。而今,金邊文化游將成為碾子山區新的旅游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