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18日訊 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整體部署,省直機關圍繞形成『五個好作風』的要求,正在全力推進作風整頓活動。如何把這項事關我省全面振興發展的活動引向深入、取得預期效果,是需要各級組織部門研究思考的重要課題。而遵循作風建設的內在規律,實現『三大結合』,是推進作風整頓活動動真格打硬仗見實效的要害與關鍵。
一、遵循『作風問題的根本是黨性問題』的認識規律,加強黨性修養,做到整頓不良作風與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相結合
作風問題,說到底,是黨的性質宗旨的外在體現,是黨性問題。黨性純潔,則作風優良過硬,黨性不強,則作風不嚴不實。因此,整頓不良作風要與加強黨性修養緊密結合,這是抓好作風整頓的重要基礎、強勁動力和基本保障。一是堅決整頓不良作風。對黨員乾部個體來說,作風問題是滋生腐敗的溫床。作風問題和腐敗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系。從近年來查處的多個腐敗案件來看,許多領導乾部正是由於忽視作風問題,慢慢走上了違紀違法貪污腐化的道路。因此,整頓不良作風意義深遠。要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標准,圍繞機關作風存在的主要問題,從領導乾部開始進行查擺,分析問題根源,提出解決路徑,再造工作流程,壓實領導責任。二是教育黨員乾部堅定理想信念。近年來卷入違法犯罪的領導乾部數量之多、職務之高,充分說明了一些領導乾部由於理想信念動搖所帶來的嚴重後果。當前的理想信念教育應注意把握的問題是:在教育目標上,應使領導乾部堅定無產階級黨性、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在教育內容上,應從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質內容出發,吸取國際上其他政黨的成功經驗,實行『忠誠教育』,主要是價值觀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應按照領導乾部的需求和特點,大力推進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綜合運用講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提高培訓效果。三是著力涵養黨員乾部的優良作風。這是作風整頓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黨的作風建設的返璞歸真和固本培元。我們不能只注重整頓作風問題而忽略了黨員乾部優良作風的涵養。一方面在理論學習中涵養黨員乾部優良作風。現階段要積極推進『兩學一做』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通過學習黨章黨規、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涵養黨員乾部優良作風。另一方面在從嚴管理中涵養黨員乾部優良作風。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乾部。涵養黨員乾部優良作風關鍵是從嚴管理乾部,包括堅持以嚴的標准要求乾部,以嚴的措施管理乾部,以嚴的紀律約束乾部。
二、遵循『作風問題的關鍵是防止反彈』的認識規律,鏟除不正之風生成的土壤,做到解決突出問題與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
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抓一抓就會有好轉,松一松就會有反彈;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舊的作風問題解決了,新的作風問題又會出現,或者老問題以新的形式出現,如果抓抓停停,或者寄希望於一次集中整頓就能解決,抓一陣松一陣,不僅解決不了作風問題,還可能適得其反,讓群眾失去對我們黨的信心。所以,作風整頓既要抓住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又要注重構建長效機制。一要解決突出問題。圍繞轉變思想觀念、改進工作作風、嚴明紀律規矩,明確整頓重點,特別是要著力解決思想僵化、因循守舊;粗枝大葉、標准不高;效率低下、工作不落實;擔當精神不足、不敢負責不敢碰硬;不講規矩、紀律松弛等方面問題。當前要著重解決『為官不為』的問題。一方面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大力培養選拔『獅子型』乾部。大力支持和保護那些堅持原則、敢於負責的乾部,對因敢抓敢管得罪人、影響得票的乾部,組織上要主持公道,給予客觀公正評價。另一方面完善教育培訓機制。要舉辦專題研討班,按照乾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不斷優化黨員乾部的知識結構,增強法治觀念,提昇專業化能力。二是要建章立制,實現作風建設常態化、制度化、長效化。有學者提出作風建設難點在於存在一個『周期律』難題,即兩條『拋物線』現象:活動經歷開始發動、後來高潮、然後回落這樣一條拋物線;還有一條拋物線是群眾的心理,從希望、振奮到失望,過了這個活動,又回到原來的地方。作風建設的『周期律』難題要求我們必須建立起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實現作風建設常態化制度化。要制定整改臺賬,建章立制,完善相關制度。對於已經解決的問題,要通過制度做好鞏固和提高工作,要健全黨內生活制度,健全監督檢查制度,加強日常管理監督。
三、遵循『作風問題的核心是黨群關系』的認識規律,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做到組織內部評估與人民群眾參與評價相結合
一是切實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為作風整頓提供科學理念。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源泉,作風建設的政治目的就是要密切聯系群眾,把黨和群眾之間的牆推到,實現黨群和乾群的『魚水關系』。要在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全面回顧中共黨史中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深刻反思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經驗教訓中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二是組織內部進行評估考核。無數實踐證明,作風建設要避免走過場、一陣風,必須有組織評議和考核為基本依據和導向。因此,一方面要把日常考核與作風考核相結合,要把黨員乾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納入到日常考評體系當中,另一方面要按照不良作風生成的邏輯,將全部鏈條的各個環節逐項分解,分別制定可衡量可量化的公開評估指標體系,由組織部門統籌進行精准評定、量化打分、排出檔次,公開結果。通過完善評價考評體系,真正把作風優良、敢於擔當,群眾滿意的乾部用好,進一步推進用人導向的完善。三是積極吸納人民群眾參與。乾部作風是否轉變、整頓是否取得成效,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進來『評頭品足』。要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作風建設成效的最高標准。開展民意調查,廣泛聽取社會公眾的意見,建立民主評議制度,全面深入了解群眾需求,聽取群眾對作風建設意見,使作風建設更符合民意,更符合群眾的長遠利益;向群眾公開,建立向群眾公開作風建設狀況的制度,定期向群眾通報,及時讓群眾了解作風整改的內容、措施和時限,讓群眾看到他們關心的以及與其利益相關的問題是怎麼改的、改到了什麼程度;請群眾測評,要探討建立由人民群眾參加的社會測評指標體系,由各窗口單位行政相對人為機關乾部工作作風情況打分,真正把群眾意見作為評判和衡量作風建設成效的重要標尺。對排名靠後、群眾不滿意的機關乾部要采取組織談話等進行處理;解決群眾利益問題,這是人民群眾對於黨員乾部作風是否優良的關鍵性評價因素。作風整頓必須突出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尤其解決好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惟如此,作風建設纔能達到目的,纔有生命力。
(作者系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