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1日訊 富裕縣精准發力,多措並舉,在醫療扶貧和產業扶貧兩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攻堅戰果。日前記者來到富裕縣進行深入采訪。
『簽約服務』大病小病全呵護
富裕縣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42542人,其中,因病致貧12081人,佔28%,因病致貧佔比高,已成為制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主要矛盾。
為此,該縣靶向施策,無縫銜接,密集出臺了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醫療救助脫貧政策,織就了包括推進免費腫瘤篩查在內的貧困人口保護網。
從2016年9月開始,該縣結合門診診療及入戶的方式,為貧困人口提供了免費簽約服務,內容包括健康教育與諮詢服務,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為65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落實健康管理等公共衛生服務,為重點人群開展健康狀況評估、制定個性化管理服務。
目前,以縣中醫院為龍頭,組建了縣鄉村衛生管理一體化醫生團隊152個,簽約醫生338人,貧困家庭簽約14555戶,貧困人口簽約率為94%。實行『先住院、後付費』政策,也是該縣精准扶貧的亮點。農村貧困患者在縣內醫療機構辦理住院時,取消住院抵押金,可『先住院、後付費』,患者出院結算時直接減收醫保、大病保險報銷及醫療救助等費用,只收取自負費用,大大減輕了貧困人群就醫負擔,使疾病得到及時救治。
同時優化結算流程,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各項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換,實現即時結算。累計受益人數1800人,減輕貧困患者負擔1048萬元。他們還於去年完成9個扶貧攻堅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今年新建和維修改造了29個標准化衛生室。
『六條保障線』阻斷『因病致貧』
富裕縣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兜底保險、醫療救助、商業補充保險、愛心扶貧救助『六條保障線』有效銜接,為貧困人口構建起了一張強有力的保障網,最大程度避免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發生。
他們結合上級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規定,通過提高基本醫療報銷比例、擴大報銷范圍等措施,積極完善第一條『保障線』。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為每人每年180元,其中財政補貼30元,個人承擔150元。在住院報銷上,基本醫療保險在同級別醫院基礎上,提高報銷比例5%。同時,將貧困殘疾人9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大病保險和醫療兜底保險也是力度很大的保障。第四條保障線則是大病商業補充保險。醫療救助和愛心救助,是最後兩道保障線,醫療救助報銷比例70%,最高救助限額2萬元;17種重特大疾病,自負合規費用救助報銷比例90%,最高救助限額3萬元;設立愛心救助扶貧基金,對因病因學等特殊原因致貧返貧、無法維持正常生活的貧困人口實施臨時救助,目前已籌集愛心救助扶貧基金260萬元。
醫療保障政策系列組合拳實現了貧困戶花小錢、看大病、看好病的願望,有效阻斷了貧困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產業扶貧抱團脫貧效應已顯現
眼下,龍安橋鎮龍騰生態溫泉度假莊園旅游產業帶和特色養殖產業帶已經成了氣候,推動了旅游產業和扶貧開發互動互促、一產三產融合發展,年可帶動貧困戶增收340萬元,抱團脫貧效應已經顯現,為富裕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保證。
該莊園坐落在富裕縣龍安橋鎮小河東村,已入選全國旅游扶貧示范項目。在莊園裡,記者和在此打工的張祥春攀談了一會兒,這是一位37歲的母親,做農家菜餐館的服務員,這裡的鐵鍋燉很有人氣,她每月都能有2200元的收入。
近年來,富裕縣以『能人辦旅游,旅游帶扶貧』為切入點,把龍騰生態溫泉度假莊園作為載體,通過發展旅游和特色養殖產業,輻射帶動了貧困戶持續增收。
在旅游產業帶扶貧上,整合小河東、東塔哈和五家子3個村扶貧試點項目資金600萬元,采取打捆使用、集中投放的辦法,入股企業參與旅游開發,探索扶貧資金按股分紅模式,村集體每年按10%保底分紅,每村每年能從企業利潤中分紅20萬元,帶動3個村423戶貧困戶,每年戶均可增收1135元。
在特色養殖產業帶扶貧上,依托龍騰莊園成立喜利特種養殖合作社,養殖大雁2萬只,每年免費為20戶貧困戶提供500只雁雛,年底以保護價收購,貧困戶年均增收2500元;成立了綠島種植合作社,吸納15戶貧困戶入社,流轉耕地750畝,每畝租金500元,通過種植綠色蔬菜和水稻,戶年均增收19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