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把脫貧攻堅與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相結合
樺南縣聚焦貧困群眾所思所盼,堅持把好事實事辦到貧困群眾心坎上,不斷增加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統籌整合各類資金12.4億元,補齊短板、兜牢底線,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結合《樺南縣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制定了精准脫貧『1+15』配套文件,大力實施基礎保障、產業增收、轉移就業、教育扶智、健康覆蓋、金融扶持、低保兜底、社會幫扶等8大脫貧攻堅路徑。重點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投入資金1.53億元,新建教學樓12棟、3.4萬平方米,維修改造2.1萬平方米,標准化學校建設全面完成;投入1966萬元,全面落實了學生營養餐改善計劃;投入2739.3萬元,資助各學段貧困學生10083名,有效杜絕了貧困『隔代傳承』。大力推進『健康樺南』建設,科學配置公共醫療衛生資源,投入資金9500萬元,完成了縣醫院、中醫院、120急救中心、衛生監督所、9個鄉鎮衛生院污水處理與業務用房建設。投入830萬元,為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建設了村衛生室。投入1560萬元,實行新農合保險和大病保險全覆蓋,對貧困群眾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進行全額補貼,實施『一免五減』等優惠政策,累計受益1.9萬人次。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政府貧困人口醫療健康基金,實行醫療兜底,減少了因病返貧情況發生。健全完善了『扶貧開發+農村低保+特困救助』社會保障體系,投入3525萬元,臨時救助貧困群眾1.1萬人;救助特困分散、集中供養貧困人口4402人;為10060名殘疾人發放了生活補貼。同時,圍繞增強鄉鎮管理服務、政治經濟和組織保障功能,2016年啟動了明義鄉『強鄉擴權』改革試點工作,今年增加1鄉4鎮作為改革試點,調整優化『3辦3中心』,在鄉村建立代辦站,創新『2+4』的『前站+後臺』服務模式,提昇鄉鎮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打通了聯系服務貧困群眾『最後一公裡』。

金沙鄉紅權村駐村工作隊入戶調查。
堅持把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
樺南縣注重城鄉一體、區域協同,聚焦『全省一流、全市樣板』目標,完成美麗鄉村建設項目58個,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及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幅提昇。今年重點建設26個美麗鄉村,完善3條美麗鄉村風景線,確保村點出彩、沿線美麗。堅持從貧困群眾最急需的水、電、路等問題入手,在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整治及村級活動場所提檔昇級等方面,重點向8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傾斜。3年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0121戶,發放補助資金1.7億元,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85%。完成了8個村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為1587眼機井架電,對60個中心村進行了農網改造,改造線路505.6千米;改造危橋7座,通硬化路87.2公裡,建設安全生命防護工程282.9公裡、農村公路47.1公裡,行政村通班車率達到100%,全面改善了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和貧困落後面貌。
堅持把脫貧攻堅與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相結合
樺南縣堅持『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思路,創新實施『五抓五強五提昇』,即抓深學、強素質、提昇理論素養,抓實做、強能力、提昇學做水平,抓真改、強服務、提昇工作效能,抓支部、強基礎、提昇政治功能,抓引帶、強形象,提昇表率作用,全面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堅持深學實做真改,縣四個班子成員深入基層講黨課106次、參加學習討論378人次;每月開展一期高端培訓,共培訓科級以上黨員乾部1.1萬人次;基層黨組織開展集中學習5100餘次,集中參學面達100%。認真組織開展『黨員固定活動日』,在村級黨組織、社區、機關分別組織開展了『四培五帶』『五亮五做』『黨員承諾、領崗服務』等系列主題活動,廣大黨員為群眾辦實事6800餘件,全面促使了『學』『做』有機結合。全縣各級黨組織共查擺問題1241個,現已全部整改到位。抓實抓靠基層基礎,選好配強8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兩委』班子,培養貧困村『兩委』後備乾部265名、農村致富帶頭人185名。3年投入1.5億元,加強基層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基層工作人員待遇。先後改擴建村級場所89個、活動廣場54個;今年新建擴建村級場所28個。落實千平方米社區服務中心6個和社區活動場所17個;今年落實千平方米社區服務中心3個。每年財政列支基層黨建經費1400萬元。31個軟弱渙散黨組織轉化昇級,建立『兩新』組織和農業經營主體黨組織26個,選派黨建指導員33名,確保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重新充實調整駐村工作隊,省市縣三級選派黨員乾部249人,實現8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覆蓋,109個非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派出了駐村幫扶工作聯絡組。建立縣處級領導聯鄉包村包戶制度,充分發揮工商聯、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不斷加強同省紀委、龍煤集團等6家省直定點幫扶單位溝通聯系,為貧困村全部選派了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工商聯人士擔任的『名譽村書記』或『名譽村委會主任』,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深入開展機關走進基層、乾部走進群眾『雙走進』活動,采取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與貧困村『1+1』結對、黨員乾部與貧困群眾『1+N』幫扶模式,幫助協調申請資金6600餘萬元,實施致富項目230個,解決實際生產生活問題3400餘件,形成了脫貧攻堅最大合力。同時,建立健全主體責任落實、信息快速反饋、駐村工作管理、責任倒查追究等脫貧攻堅『七大機制』,實現了黨的建設與脫貧攻堅緊密契合、互動雙贏。

明義鄉奮斗村駐村乾部與村民一起鋪路。
堅持把脫貧攻堅與改進乾部工作作風相結合
樺南縣將脫貧攻堅作為改進作風的『試金石』,重點整治『五個壞作風』,全面樹立『五個好作風』,積極開展『五好』主題實踐活動,即爭做信念堅定好黨員、爭做勤奮敬業好乾部、爭做為民務實好公僕、爭做敢於擔當好榜樣、爭做清正廉潔好表率,引導廣大黨員乾部樹立新風正氣,帶頭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28名縣處級領導乾部包保58個鄉(鎮)村。249名駐村工作隊員吃住在村,走訪貧困群眾1.6萬人次。在精准識別精准退出工作中,結合縣情實際,創新推廣了『三四五六七』工作法,即在宣傳發動階段堅持做到『三要三知』、在信息准備階段堅持做到『四進四准』、在走訪調查階段堅持做到『五看五查』、在審核公示階段堅持做到『六審六評』、在規范檔案階段堅持做到『七填七統一』,切實做到了『五個100%』,這一做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集中治理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行為,嚴肅查處低保救助、扶貧資金、教育醫療等領域腐敗問題,切實維護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積蓄了力度、提供了保障、夯實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