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優化發展環境留人、通過鼓勵乾事創業留人、通過科技成果產業化留人,我省不斷打出引纔聚纔的『組合拳』
『孔雀東南飛』的人纔流動慣性正悄然發生變化。近日,《人民日報》一版刊文報道了我省去年過半高校畢業生省內就業,比例創三年新高的可喜變化。據報道,近期公布的《黑龍江省2016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去年共有近11.5萬名高校畢業生留在本省工作,佔高校畢業生總數的53.03%,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創三年來最高。『孔雀』改變飛行的方向,說明我省近年來在創新人纔工作體制機制,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的持續發力已經效益顯現,固有的人纔發展瓶頸正在打破,龍江人纔競爭的後發優勢正在愈發凸顯。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走向,向來是觀察社會變化的風向標。曾幾何時,人纔外流的困局羈絆著龍江發展的腳步,本省畢業生紛紛出走,逐夢『北上廣』。翻看我省多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其中相關數據均顯示,我省高校畢業生呈現外流趨勢。『青年+精英』人口的流失,對任何地區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知識群體的大量外流無疑大大削弱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勞動力支持和智力支持。究其原因,區位優勢不佳、思想觀念不通、體制機制不活、經濟活力不足等都是我省留纔引智的堵點、振興發展的痛點。
通則不痛,通則變。針對人纔流失的短板,積累、營造和完善符合省情特色的相關措施是關鍵。近年來,一方面我省人纔政策不斷刷新,無論是激勵各類人纔創新創業的『黃金20條』,還是特別支持在校和畢業五年以內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每年1億元的『種子資金』,使得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故土難離』,從『東南飛』到『雁回歸』;另一方面,隨著我省經濟結構轉型、產業昇級加快,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勢頭對人纔吸引力愈發增強,相對人纔飽和的『北上廣』,也使得越來越多的青年人看到了龍江這片潛力巨大的『藍海』。通過優化發展環境留人、通過鼓勵乾事創業留人、通過科技成果產業化留人,我省不斷打出引纔聚纔的『組合拳』。政策上的彎道超車,環境上的煥然一新,一系列具有人纔競爭力的改革實踐為龍江振興發展釋放了強大的人纔紅利。
為什麼離開,又為什麼留下?良禽擇木而棲。畢業生就業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個人發展和地域發展不斷相互尋找的過程。對畢業生,或者各種人纔本身而言,就業的走向是對發展空間、待遇環境、幸福自由的選擇過程。對地方而言,是在人纔稀缺的時代,不斷完善發展規劃,培育良好人纔生態,激發人纔創新創業活力的昇級過程。正是在這樣的兩相作用之下,激活各類積極因素同頻共振,不僅我省高校畢業生實現了流動『變向』,整個龍江大地創新創業、近悅遠來的人纔發展局面也越發生動。
龍江『孔雀』不再東南飛,是個好現象、好趨勢。但是讓趨勢成為定勢,打破『良駒』們、『孔雀』們心中固有的『流向』思維,我們還要久久為功。不僅要順勢發揮畢業生『變向』的引導效應,更要不斷創新實施人纔戰略,增強各類人纔對龍江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讓人纔的『雪球』越滾越大,不斷為龍江創新發展和全面振興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