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6日訊(張傳文 記者 趙亞東 王春穎 莊園) 在八五三農場這片黑土地上,有這樣一些百姓,他們用自己獨有的眼光,找尋著商機,他們依托農場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利用各個季節的特點,借著國家改革振興的東風,因時而異,拓寬多種經營項目,拓展多向銷售渠道,使自己的經濟收入實現由過去的單一化變成了現在的多樣化。
在『互聯網+』大背景下,八五三的農戶們開始在『互聯網+』上求起了創新。雁窩島白酒、雁窩島森林秧歌豬---黑豬肉、雁窩島雜糧等農產品進入天貓等大型網站;雁窩島釀酒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微信公眾平臺、利用第三方交易平臺進行電子商務運作。2016年,農場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4.1億元,進出口總額175.22萬美元,工業增加值4.5億元、利潤0.5億元。
『這幾天來買盆景的人特別多,我得抓緊時間多趕出些盆景來。』農場林業公司的康萬芳一邊忙著對靈芝進行修飾,一邊跟記者說。盆景是雅俗共賞的藝術品,它素以山石、花草樹木制作而成。然而康萬芳卻以靈芝為材料制作了『靈芝盆景』,他將靈芝通過嫁接,將一片片單調枯燥的靈芝做成了漂亮精致的觀賞盆景,使靈芝形成形神兼備,巧奪天工,姿態萬千的藝術造型。由於盆景靈芝耐看,使用周期長,是吉祥、富貴、美好、長壽的象征,這些盆景不僅具有觀賞價值,而且成熟後的靈芝可隨時取做藥用。目前已吸引了不少顧客前來采購,更是有好多人通過網上搜索和微博搜索慕名而來,經過網絡的宣傳,靈芝的收益增加了十幾倍,朋友說老康打造出的是一盆盆『黃金盆景』。
坐山吃山,本是一句貶義詞,但是用在八五三農場,這可是一把開啟致富的金鑰匙。『以前總是開車去外地的生態農家園吃果、釣魚啥的,現在家門口就有這個生態園,特別好,』來自場部地區的游人李建國高興地說著。隨著農家游的逐步昇溫,家住八五三農場第六管理區的職工王立場,瞅准了商機,他依托管理區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在管理區西大林子的邊上創辦了一個循環經濟生態園。經過互聯網、手機客戶端一些APP應用的推廣,每當夏日來臨,這裡蔬果飄香,鳥鳴蝶舞,游客可觀光品嘗,進入秋季,這裡碩果累累,游客可爬樹摘果,一串串品類不同的葡萄,一池綠意瑩瑩的荷花,肥美的各種鮮魚,桃、李子、杏、黑加侖等各色果樹,構成了王立場的西大林子生態園一條完整的經濟生態鏈。
下一步,八五三農場將推進銷售向現代營銷轉變,加快雁窩島酒、雁窩島雜糧等產品網絡銷售進程,爭取網上產品銷售同比增長30%。推進訂單種植,計劃與糧食加工企業簽訂綠色農產品訂單10萬畝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