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一年級小學生9月1日開學 新版語文書先識字後學拼音
2017-09-01 13:31:30 來源:生活報  作者:張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生活報9月1日訊 9月1日是新學期開學的日子,一大批一年級『小豆包』背上書包走進教室,他們將拿到新版的教材。今年最大的變化就是語文教材大變身,全部統一變更為部編版語文教材,同時在一年級新增科學課程,新教材9月1日起正式投入使用。新版教材有何變化和特點呢?記者帶家長和學生們一探究竟。

  語文先識字後學拼音

  字號變大新增『和大人一起讀』板塊

  8月31日上午,記者在哈爾濱市經緯小學看到了嶄新的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新版語文教材變大了,字號也變大了,封面以鮮艷的橘黃色為主。『這更加符合6歲孩子的閱讀習慣,也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經緯小學一年8班班主任孫博萌介紹說。翻開教材,第一頁是56個民族的小朋友站在天安門前,『我是中國人』是第一課。據了解,新版一年級語文教材呈現出三大變化:書變大了,字也變大了;先識字後學拼音;新增『和大人一起讀』板塊。

  『一年級小學生將先學認字再學拼音,過去要求學生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學會認、讀、寫、用拼音,這些符號對於6歲的孩子來說並不容易理解和記憶,加上一些學生上學之前接觸過英語,很容易混淆。』孫博萌介紹,新版教材中,學生先認識簡單的漢子『天、地、人』等,將拼音的難度要求降低,僅作為學習漢子的一個輔助工具。記者注意到,為了讓學習拼音不過於枯燥,教材還在每部分拼音後附上了一首兒歌或童謠,對新學的拼音進行紅色標注。

  語文教材的另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在每個單元後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讀』板塊,這部分既包含兒歌,也包含了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童謠,《春節童謠》就是將傳統文化與閱讀結合的一個典型,『增加了古詩文的篇目,學生在和老師、父母一起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接受愛國主義和傳統文化教育。』孫博萌說,而『小貼士』則是在幫學生找到認字規律,如『筆順規則先撇後捺』、『木字旁的字通常和樹木有關』等。

  一年級新增科學課

  走出教室認識植物接觸新興STEM課程

  科學課今年首次在一年級開設,過去只在三至五年級開設,使用的是教科版教材,經緯小學科學教研組組長劉晶鑫今年也將第一次教一年級學生科學課。劉晶鑫介紹,小學的科學課包含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宇宙科學和技術與工程科學(STEM)四個板塊,而在一年級上學期就涉及到了物質科學和技術與工程科學(STEM)。

  科學教材與語文一樣是大版本,一年級每周一節科學課。記者翻開書看到,裡面共分兩個單元:植物、比較與測量。植物單元裡印有各種常見的植物,『學生在科學課上可以鍛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局限於教材本身,而是通過走出去、動手操作來認識身邊的事物』。記者發現,教材中涉及的事物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老師會在課堂上帶著學生走出教室,來到操場上的花壇邊,認識樹木、花草,學生也可以從家裡帶來面包、餅乾等他們認為由植物做原材料制成的食物。『觀察是科學課所培養的最重要的能力,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觀察並解決問題。』劉晶鑫表示。

  在比較與測量單元中,學生會學會用手測量樹乾、桌子,再團隊合作制作尺子,這需要學生自己准備白紙、鉛筆,運用數學知識和美術知識畫格,這與新興的STEM課程是一致的,利用多種學科知識解決問題,這種思維方式從一年級開始滲透給學生。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