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喬衛齊查看莊稼長勢。記者邱成攝
黑龍江日報9月3日訊 喬衛齊,踩著『80後』尾巴出生的明水娃,黝黑的皮膚,健碩的手臂,憨厚的笑容,看不出與普通的農民有什麼不同。
喬衛齊,蘭州大學核技術專業高材生,放棄北京戶口和國企工作回鄉帶領鄉親致富,在杭州阿裡總部給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講課的阿裡巴巴『村淘』合伙人講師……
與喬衛齊對話,常會讓人疑惑哪個是他,是那個滿腦子都是新想法,做事要先符合『好玩』原則的『淘小子』,還是那個一本正地說出『農民沒有昇級產業的意願和能力,必須由我們來引導和輔助』、『我們的農產品都是食品,食品行業質量安全最重要』的『嚴肅臉』。但不管是哪一面,你都能從他眼中看到年輕人拼搏奮進、信心滿滿的創業熱情。
愛上這個屯『北漂』青年返鄉創業
『我的老家就住在這個屯兒,我是這個屯兒裡土生土長的人,別看屯子不咋大呀有山有水有樹林,鄰裡鄉親挺和睦老少爺們更合群……』與喬衛齊交談不到10分鍾,這幾句歌詞就不斷出現在腦海裡。
『北京戶口、北京某核行業國企工作』,這樣的配置可能是多少『北漂族』夢寐以求的穩定歸宿,但對喬衛齊來說,吸引力卻比不上『有山有水有樹林』的家鄉,比不上那些充滿靈性的黑豆、小米、谷子。因此,在北京不到兩年,他就決定返鄉種地、做電商。
2011年,中國網購市場交易規模達到1792億元,喬衛齊萌生了要把家鄉寒地黑土產出的優質綠色物產通過電商銷往全國的念頭。『那時在淘寶開個店很容易,隨便掛點什麼都有人買,不像現在已經都是公司化、組織化運作,個人力量單薄,草根創業越來越難。但是要想做出口碑做出成績,就必須嚴格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於是我說服在家種地的父母不再使用化肥農藥。』
2012年8月,喬衛齊的淘寶網店『對面小城』正式上線了。當看到自家地裡的雜糧雜豆在網上以高於當地收購價一倍的價格被搶購一空時,喬衛齊決定『返鄉創業』。2013年,他辭去了北京的工作,回到了明水正式做起了電商。
改變這個屯發力供給側改革
『你們現在看到的都是我們合作社的地,我們整個屯的800多畝地全被我流轉來了。』跟隨喬衛齊走進對面城村對面城屯綠油油的田野,喬衛齊手指前方,頗為豪氣地說道。
『品質和安全是農產品電商的命脈,因此我始終堅持只賣自己種的東西,別人種的我不敢打包票。』喬衛齊說因為這份堅持,他的電商生意從最初的一個月幾單快速發展起來,很快成立了對面小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種植合作社,流轉土地統一耕種。如今,『對面小城』線上的年銷售額已達200多萬元,線下近百萬元。5名曾經對電商一無所知的當地年輕人也被他培養成了電商策劃、執行、客服、公眾號運營的『全能通』。
中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是2016年初提出的,但是喬衛齊對對面城屯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卻早已開始。打開『對面小城』的淘寶店鋪,黑豆、糯米、蘇子、麻籽等幾十種特色農產品可謂琳琅滿目。『常規的東西我不種,我只種品質好、減肥減藥的雜糧雜豆和紅谷子、蘇子、芝麻等這些「噶古」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銷量好、競爭少、價格高。』除了農產品,喬衛齊還不斷在各大電商平臺創新嘗試各種農業項目。去年年初,他創新發起的『團年豬』眾籌項目在淘寶一炮打響,80多頭豬被一搶而空。
2015年,隨著全省第一個農村淘寶項目落戶明水,喬衛齊的電商事業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喬衛齊還成為了我省阿裡巴巴農村淘寶首批合伙人和首批合伙人講師。在他的學員名單上,不但有全球智庫論壇的學者、東北縣域電商縣長研修班的縣長們,還有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我為潘基文先生講解的主題是「左手買賣右手愛」,就是通過電子商務發展改變農村現狀,而這也是我一直為之努力的目標。』
隨著喬衛齊的回歸和『對面小城』的發展,鄉親們的生活也開始改變了。從日常生活用品到化肥、農藥、農機具甚至汽車,菜鳥物流從縣裡送到對面城村的包裹越來越多,體積也越來越大。而在此以前,鄉親們根本不相信坐在炕頭點點手機買回來的東西真能又便宜又好。
重塑這個屯深挖農業領域的『金』
農業電商做的有模有樣後,『下一桶金』在哪裡?喬衛齊的答案是農業服務。『大家都在做農業,我們就要做農業服務,就像大家都去挖金子時,我們就賣鏟子。』今年1月,他和對面城村的另一位創業先鋒姜大星合辦的明水縣一畝田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
今年2月,『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擁有敏銳嗅覺的明水縣提出了『園、田、地』私人訂制農業電商項目。作為該項目的運營公司,喬衛齊的一畝田公司開始著手打造『桃花源裡人家』現代農業觀光農業園。
走進佔地50畝的『桃花源』,五彩風車隨風飛旋動感十足,70多個卡通稻草人造型逼真、充滿童趣。主路左側的田地被分割成一塊塊私人訂制小菜園,每個菜園『主人』和代管職業農夫的名字都在菜園的圍欄上標的一清二楚。道路右側的『農耕展覽室』裡,幾百件頗有歷史的『老物件』等著人們去『相認』和『回顧』。不遠處的燒烤區,幾個報廢大客車正被改裝成可供住宿和娛樂的悠然空間。
喬衛齊認為,這個觀光園的作用更多是實驗和展示,核心定位則是要『好玩』。『觀光體驗農業,只能摘就沒意思了。「好玩」的菜園就是不但要能偶爾侍弄侍弄,照顧照顧,還要能吃飯,能住宿,能唱K。國家倡導做觀光農業,我們就要鑽研如何給觀光農業提供服務。比如運營模式、管理經驗,或者是吸引眼球的稻草人。』
喬衛齊說,雖然現在農業園是在明水縣城邊上,但是他早晚要把園子『搬回』對面城村去,所以園裡大部分設施都是可移動的。『對面城村有山有水,那纔是真正可以觀光的地方。如果未來對面城村變成了空心村,就把留下的住戶統一遷到集中居住地,把村裡的房子外牆畫上畫,做成西瓜之類的造型,裝飾成各種「好玩」的主題風格,這纔是鄉村旅游。』
除了實體服務,喬衛齊心中更大的藍海則是雲端的『互聯網+』農業服務。『能看到田間地頭的物聯網系統已是小兒科,我們想做的智慧農業系統不僅能展示和監測土壤水分、蟲害等情況,還要在出現問題時將問題上傳給關聯方,並及時給出解決方案。更令人期待的是,如果監測范圍足夠大,收集數據樣本足夠多,我們甚至可以預測出一定區域內農產品的產量、品質,甚至是價格。』暢想未來,喬衛齊眼中充滿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