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爭當排頭兵』:大慶面臨『城』長『大考』
2017-09-04 08:42:07 來源:大慶網  作者:賈超時 劉為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爭當排頭兵,大慶有基礎、有條件、有動力。

  東北網9月4日訊 58年大慶,正臨『城』長『大考』。何謂『大考』?上周市委黨外人士座談會上,大慶市委書記韓立華從三個維度作了闡述。

  ——經濟處在前所未有困難期。原油3年減產量相當於『減掉』吉林油田一年總產,GDP從4100億降至2610億相當於『降沒』東三省一座中等城市年經濟總量,2年財政收入負增長還要償還一定債務,3年無一塊地產用地拍售,年初沃爾沃招工500人有超2萬報名、市裡招聘160名教師有7000人競爭。

  ——轉型處在歷史機遇關鍵期。國家層面打開了資源型城市轉型、東北新一輪振興的政策『窗口』,大慶『油頭化尾』上昇為省級戰略書記省長親自上手推動,繼承、創新、發展大慶近30年的轉型實踐由『自我加壓』到內生動力。

  ——接續產業單一而脆弱,支橕轉型的多元產業體系尚未形成。以經濟學的角度,推動一個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昇級是動態的、永恆的,是永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階段的。我們這屆班子、這一代大慶人恰好在這樣一個歷史節點上入場了,我們用最大的勁頭推動大慶轉型,也只是這個偉大進程的一小點,這是個艱辛的持續過程,任重道遠。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中央和省委始終高度關注大慶轉型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勉勵,『大慶是全國的標杆和旗幟,要以「油頭化尾」為抓手,推動「油城」發展轉型』。省委書記張慶偉要求大慶,『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排頭兵』。

  天降大任,捨我其誰?4個月來,市委將『爭當排頭兵』列為『特一號課題』,傾各方智囊,深耕國家政策文件,借鑒發達城市先進經驗,解剖世界同類城市轉型案例,對確定的30個子課題赴京請專家把關,廣泛吸收油化大企業、高校及全市各界建議,數十易其稿,最終形成了《中共大慶市委大慶市人民政府關於爭當全國資源型發展排頭兵的意見》,報呈省委省政府批准。

  至此,這部標注著大慶轉型發展時間與空間方位、也必將深刻影響未來十三年大慶走向的綱領性文件和行動指南審慎敲定。一幕引領和推動大慶經濟、城市、生態、體制、社會治理加速轉型昇級的鴻篇巨制,在初秋的百湖大地上徐徐展開——

  為什麼是大慶

  這是中央和省委交給大慶的政治任務

  這是這一代大慶必須擔負起的責任和使命

  石油成就大慶。半個多世紀,國人的『大慶情懷』從未消減,大慶也一直是中國660多座城市『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石油也把一個『世界性難題』留給了大慶人。尤其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原油『量價雙降』接踵而至,經濟遭遇的『冰霜期』,一度讓習慣了優越的大慶人措手不及。

  2015年,大慶經濟出現歷史性拐點,首次出現負增長:-2.3%。巨大挑戰面前,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堅定信心,爬坡過坎、滾石上山,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釘釘子般推進產業項目『一號工程』,著力重構產業、重組要素、重聚動能、重塑環境,全力以赴多方挖掘和釋放增長潛力。

  2016年,大慶經濟終『由負轉正』,逐步走出低谷、企穩回昇,上半年增速2.3%,為三年來最大增幅,地方規上工業增長13%、地方投資增長7%、財政增長1.9%,均為近年最好水平。

  這一負一正的2.3%,表明大慶經濟挺住了、站穩了。但曾經頂著『工業學大慶』光環的大慶,也曾經一度在全國資源型城市發展站排頭的大慶,今天必須要清醒地面對已被同類城市大幅超越了的現實。

  2013年,大慶經濟總量達到4100億元峰值,在全國262個資源型城市中位列第三,與第二位的徐州僅差300多億元。

  可到了2016年,大慶經濟總量降為2610億元、跌至第十五位,而徐州以5800億元仍居第二、且總量已超大慶兩倍多。原本與大慶實力相當的鄂爾多斯和淄博,以4500億元左右分居第三、第四,此前與大慶差距較大的臨沂、包頭、邯鄲等市,也均反超大慶躋身前十。尤其原本排位前二十的城市中,只有大慶、榆林、吉林三市總量下降,但榆林、吉林降幅也不過幾十個億,但大慶一降就是1500億元。

  直面差距,不回避問題。韓立華指出,一個產業、一個企業支橕一座城市發展根本行不通。大慶這種被動局面,原油『量價雙降』只是表面原因,根本癥結在於經濟結構不優、內生動力不足、接續產業單一而脆弱。

  不妨與勝利油田所在的東營做個比較。東營現有規上工業企業946家,年主營收入超10億元的203家、超100億元的32家;而大慶規上工業企業僅366家,年主營收入超10億元的25家、超100億元的只有5家。2016年,東營經濟總量4013億元,由4年前落後大慶850億元而反超1403億元。

  鐵人王進喜『我的小本本上只能記差距』的豪邁誓言猶在耳畔,不甘人後基因與生俱來的大慶人輸不起,也不能輸。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是中央和省委交給大慶的政治任務,也是這一代大慶人必須擔負起的責任和使命。

  這不是頭腦發熱,更不是誇大其詞。

  爭當排頭兵,大慶有基礎、有條件、有動力。市委一班人保持戰略定力,研判市情,尊重規律、遵循規律,主動把握內外部環境新特征、新趨勢、新變化,順勢而為。

  盛夏的比利時澤布魯日港,『大慶制造』的120多輛沃爾沃S90據此打開歐洲市場,這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帶給大慶的紅利。創新發展戰略、哈長城市群建設,以及新一輪東北振興等多個利好政策疊加,特別是國務院給予大慶『兩個優先』政策支持,鼓勵先行先試、率先突破,都給了大慶難得的歷史機遇和『尚方寶劍』。

  兩周前,韓立華、石嘉興趕赴杭州,與沃爾沃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會商沃爾沃大慶工廠增型上產事宜,並達成共識,3年後,大慶沃爾沃有望突破20萬輛,帶動千億級汽車產業呼之欲出。

  今年前6個月,大慶社會用電量96.8億千瓦時、增長0.8%,貸款餘額1032億元、同比增加68.2億元,鐵路貨運量1234.8萬噸、增長10.1%,這些『晴雨表』指標,佐證著大慶接續產業主體骨架基本構建,新產業業態、新發展動能和新增長領域加速湧現,非公經濟、地方經濟貢獻率提昇,城市綜合承載力、創新驅動力、民生保障力在全省乃至東北仍處於領先水平。

  而大慶多樣性資源潛力,也蘊含著巨大的成長性空間。富集的農牧、生態、化石資源和可再生資源,極具組合開發優勢。三大駐慶央企在原料、設備、人纔、技術等優質資源資本資產,溢出轉化潛力巨大。

  還有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正在被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激發出不竭動力,以及清明清正的政治生態、同心同德的地企關系、乾部群眾持續高漲的乾事創業熱情,無不昭示著大慶要追趕、大慶在追趕、大慶能追趕的行動力。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