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新聞網8月10日訊 8月10日,全省文明家庭先進事跡報告會在齊齊哈爾市舉行。首屆黑龍江省文明家庭代表、齊齊哈爾市甘南縣興十四村黨委書記、黑龍江富華集團董事長付華廷第一個上臺演講《管住小家,幸福大家》,那些往昔崢嶸歲月、艱辛創業歷程、濃濃鄉情親情,那些親身體會到的感動和感慨,付華廷都一一誠懇道來。動情處,年近70歲的付華廷幾度臺上落淚,引發出臺下觀眾的感動和陣陣掌聲。
1956年,付華廷的父輩響應黨中央開發北大荒的號召,從山東臨沂市來到甘南縣興十四村,那年付華廷剛7歲。爺爺和父母雖不識字,但深受孔孟之鄉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經常告誡付華廷說:『做人要厚道、誠實;做事要認真,能吃苦;對長輩,要尊敬、盡孝道;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要知恩圖報;對需要幫助的人,要伸手拉一把……』這些年來,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生活如何變化,祖輩的教誨付華廷時刻銘記於心,並代代相傳。
當年興十四村條件特別艱苦,家裡窮,村裡也窮,家家都窮。少年時,付華廷就有一個夢想,等長大了,能乾事的時候,一定好好乾,不出去要飯吃,要讓鄉親們都吃飽肚子!
1970年,付華廷當上村黨支部副書記。1972年,鄉親們選付華廷當村黨支部書記。付華廷向鄉親們發誓:『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讓鄉親們都過上好日子,決不讓一個人掉隊,決不讓一戶受窮!』
為了走共同富裕道路,興十四村始終沒有分田到戶。付華廷四處湊錢到國營農場買羊、買豬、買牛、買馬,發展畜牧業。1970年,為了發展機械化,付華廷和大家湊錢買拖拉機零件,用了一個多月時間,背回來1000多個零部件,組裝成了第一臺拖拉機——東方紅75。土地貧瘠、乾旱,付華廷就領著村民利用冬閑時間拉4萬多立方米河淤土,改土造田,打抗旱井200多眼。改革開放以後,為了發展村辦企事業,付華廷背著大煎餅,坐硬座火車跑北京、跑上海、跑哈爾濱,餓了就啃口大煎餅,渴了就喝涼水,晚上住澡堂子。為了加快發展,請專家建廠子,付華廷跪在地上磕頭,管專家叫親爹。1998年,付華廷帶領鄉親們抗洪搶險,累得昏倒在大壩上。有人問付華廷,『你這麼拼命,圖個什麼呀?』付華廷說:『就圖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小時候,爺爺就給付華廷講,乾活得能吃苦。入了黨以後,組織上要求要給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這麼多年,就是這個信念,支橕著付華廷起早貪黑,四處奔波。年輕時付華廷想,自己1米78的大個子,身強力壯,扛造!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地感到體力不支。1990年,付華廷積勞成疾,得了非常嚴重的糖尿病,飯量銳減,整天渾身疲憊,口乾舌燥,體重下降了40多斤。付華廷和自己較勁:『纔40歲出頭,就這個熊蛋樣,以後還能乾活嗎!』所以,盡管疾病纏身,付華廷沒休息養病,仍是整日奔波、乾事。
1999年4月,付華廷出現了糖尿病合並癥,右腳潰爛,他挺不住了,再一次住進醫院,坐上了輪椅。為了降血糖,醫生一天給付華廷用124個單位的胰島素,還不管用。後來,乾脆在付華廷身上安了一個胰島素注射泵,再外加口服藥。就這樣,兩個多月後,付華廷的血糖纔慢慢降下來。出院時,醫生告訴付華廷,每天要保證8小時睡眠,否則雙眼就要失明。可回家後,付華廷還是過去的習慣,每天3點半公雞一叫就起床。拖著疲憊的身體跑項目,經常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結果導致付華廷的後半生都離不開胰島素了。由於胰島素泵固定針頭,把肚皮紮了幾個大包,出現了紅腫、感染,最後付華廷只好摘下藥泵,自己往肚皮上紮針注藥。現在,付華廷每天要早晚分4次給自己注射2種胰島素,肚子都快被紮成蜂窩了,紮得肌肉板結了,成了疙瘩。肚皮上實在不能再紮了,付華廷又在大腿上注射。2015年他又得了心梗,心髒左動脈堵了95%,差點死了,家人、同事、鄉親們都很心疼付華廷。
苦是真苦,累是真累,但付華廷一直相信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只要堅持,夢想總是可以實現的。』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付華廷和全體黨員乾部經過幾十年的苦乾、實乾、拼命乾,建起了擁有35家企事業、23億多元總資產的黑龍江富華集團,形成了農業圍著工業轉,工業圍著市場轉,工業反哺農業和農民,一二三產業協調融合發展的新格局。2016年,興十四村人均純收入7.61萬元。先後受到黨和國家、省、市各級表彰獎勵500多次,付華廷本人獲得的獎勵榮譽300多次,受到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多次接見。興十四村由過去的『三無村』、『三靠村』建成了『龍江第一村』和全國首批特色小鎮。
現在,興十四村富了。組織和群眾都誇付華廷說,付華廷捨小家,顧大家,難能可貴。但付華廷知道,顧大家既離不開小家的支持,更要管好自己的小家。
付華廷剛當村支書時,家裡窮,村裡也窮,連吃飯的地方都沒有。上級來人,外面來客,付華廷就往家裡領。家裡每月供應的二兩豆油,隊上分的20斤麥子,幾個小雞下的蛋,付華廷媳婦坐月子都不捨得吃,全讓付華廷拿出來給客人吃了。上世紀的1970年到1978年,每年大隊年終分紅時,別人家都一沓沓地往回拿錢,可付華廷老伴,每年拿回來的都是一沓白條子,一分錢拿不著,常常從村部一路哭著回家。這些錢還不算,連老伴賣豬、賣雞蛋的錢也都讓付華廷出差花了。
多年的勞累,付華廷的老伴得了一身病。大女兒上中學,付華廷家拿不出錢。村裡多數婦女都到企業上班,付華廷沒讓她去,老伴是個非常要強的女人,為了不落到人家的後面,她在家種了60畝飼料地,搞養殖。等到大女兒上大學時,老伴瞞著付華廷攢足了5000塊錢,纔交上女兒念大學的費用。
2006年,付華廷的母親肺癌病重住院搶救。付華廷來到醫院,心想,之前都是弟弟、弟媳悉心照顧,這回自己一定要多陪老娘幾天。一天早晨,老娘輸液,付華廷把她抱起來,正在給她梳頭,省發改委來電話,讓付華廷參加5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評審。老娘聽見了說:『兒子你去吧,媽媽這次是不行了,你別耽誤工作,去跑項目去吧。要飯吃的時候,沒餓死,56年開荒零下40度沒凍死,98年發大水沒淹死,現在日子好了,我知足了。』付華廷說:『不行,兒子不要項目,要媽媽。』老娘說:『你要不走,我就拔點滴管了。』說著自己伸手要拔,沒辦法付華廷含著淚離開了病房,一直哭到大慶。2013年,付華廷的母親肺癌晚期又一次住院,付華廷顧不上陪陪老娘,臨終時也沒能和她說上話,等付華廷趕到醫院時,老人已經快咽氣了。為付華廷操勞一輩子的老娘,臨到最後也沒沾上兒子的光。
付華廷的父母經常和家人說:『華廷是給村裡乾大事,你們不要給他添麻煩!』付華廷雖然是村黨總支書記,但是家人和親戚都沒沾過付華廷的光。從付華廷當村支書那天起,就給家人開了會,立了三條家規:一是凡是村上的事,不准家裡任何人摻乎;二是凡是村子裡的人,無論誰找上門都要以禮相待,但絕不許家人收禮說情,不准偏親向友;三是凡是要求村裡人做到的事,自己家人必須先做到。
幾十年發展,興十四村逐漸家家有錢了,生活富裕了,但付華廷覺得還不夠,腰包鼓了,腦袋也不能空,他琢磨著怎麼用好家風推動形成好村風、好民風。
作為村上的帶頭人,付華廷首先亮出了自家的家風,即『艱苦奮斗、誠實守信、尊老愛幼、樂於助人、厚道感恩』。同時,他要求村上兩委班子老老實實做人、實實在在乾事,黨員乾部帶頭立家規、傳家訓,把好家風樹起來。村黨委與黨員乾部『約法三章』,做到不請客、不送禮、家屬和親友不搞特殊化。一次,幾個村民賭博被付華廷抓到了,其中有一位是村委會副主任王振玲的丈夫張殿申,付華廷當即把王振玲找來,問她:『付華廷剛抓到了一伙賭博的,有你丈夫一個,你說咋辦吧?』王振玲毫不猶豫地說:『罰,兩委的家屬犯錯誤要重罰。』她帶頭到村委會交了罰款,從那以後村裡就再也沒人敢賭博了。
為了正村風,付華廷還制定完善了《村規民約》,引導所有村民按規矩辦事,誰犯了就嚴厲處罰,親娘老子也不例外。村上對每個家庭都按照十星級文明戶的要求進行管理,誰家少了一顆星,村裡就扣發一樣福利。年底分東西,一家一堆,誰家領的少臉上就沒光。
47年來,興十四村堅持植樹造林15000畝,這件事也是首先從兩委班子成員和家屬做起。付華廷父親,付華廷老伴,還有兩個女兒都是植樹造林的積極分子。村裡有個叫李成的小伙兒,年輕氣盛,好打架斗毆。有一次付華廷去檢查植樹造林,狠很地教訓了他一頓,付華廷說:『你整天沒個正事,家裡樹苗栽的東倒西歪。你愛打架就是閑的,我給你安排個工作——護林員,15000畝樹林子你可勁逛,發現樹木被盜我拿你是問,有勁兒你就修理樹枝,每個月給你開工資。』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付華廷發現李成乾事有衝勁、不怕得罪人,成長很快,是一塊好鋼,於是經常鼓勵他,讓他好好乾。後來,李成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現在已經是村委會的後備乾部了。
如今,游客到興十四村來,都會深切地感受到一種家庭和睦、鄰裡和諧、尊老愛幼、健康向上的氛圍,到處都是文明祥和的景象。村民住的是單體式花園別墅和公寓樓,吃的是綠色、健康的有機農產品,呼吸的是一萬五千畝人工松林滋養的新鮮空氣。孩子們從幼兒園到上高中實現了不出村,村民就醫、養老實現了不出村,每位村民都享受吃水、物業管理等『十免費』政策,還享受米、面、油、肉等14項福利待遇。
看到自己的父老鄉親終於富裕了,過上了連城裡人都羡慕的新生活,付華廷感到由衷地欣慰。今年他已近70歲,但付華廷卻說,『我仍不服老,還得擼起袖子拼命乾,只要我不死就得乾,只要我乾一天就要讓老百姓說共產黨好!』
(本文根據付華廷演講事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