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盛夏裡,付華廷的一組蒙太奇
2017-07-04 14:12: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剛 佘雨桐 許諾 孫英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題記——

  提到齊齊哈爾,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羽色純潔,體態飄逸,鳴聲超凡的丹頂鶴,想到這座城市的別名——鶴城,這裡純淨的空氣,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環境,人們心中的養生聖地。

  其實這裡還有一處『傳說』中的養生之所,就是被譽為『龍江第一村』的興十四村。

  為何用『傳說』二字?因為很多人都是只聞其大名從未領略過真風采。

  興十四,地處黑龍江省甘南縣音河岸邊,這裡一不靠山、二不靠海,也不靠城市和鐵路,30多年前能靠的就是:生產靠貸款、吃糧靠返銷、生活靠救濟,由此成為全縣出名的『三靠村』。而今,這個村莊幾乎沒有『農民』了,並成了全省首富村,村辦的富華集團擁有35家企業,村民收入平均水平超過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農民。

  『米面油全發,醬醋茶都給,味精都發。』村民優厚的福利待遇讓城裡人羡慕不已;環境潔淨優雅,鄰裡之間和諧相處,這裡是鄉村裡的都市,現實中的桃源。

  如果用一組數字量化,震撼贊嘆一定接踵而至——實現『四化』、解決『三農問題』及一系列社會問題,2016年總資產達23億元,總收入21億元,人均純收入7.61萬元……興十四村跨進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一個生態宜居花園式現代化特色小鎮已初步成型。

  這一切的轉變都因一個人——他就是興十四村黨總支書記、富華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付華廷。

  7月1日,興十四村黨委紀念建黨96周年,付華廷在村部講了一趟生動的黨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這個熱情似火的盛夏,我們擼起袖子加油乾,奮力走出共同富裕新路子,讓老百姓都說共產黨好,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夏至已至,小暑紛至沓來。在這個多數果蔬成熟的盛夏,東北網記者走進這裡,走近享譽全國的付華廷老書記,追尋他的思緒,沿著村裡寬闊的水泥路面、整潔的街巷,在路邊花壇爭艷的花兒中,在松柏楊柳下,在一百多棟別墅小樓、一排排錯落有致磚瓦房、廠房間,穿越61年,用一組老書記的蒙太奇鏡頭,努力還原興十四的興村大道,品嘗盛夏的果實。

  興十四村小城鎮建設一角全景。

  東北網7月4日訊(記者 王剛 佘雨桐 許諾 孫英鑫)地處黑龍江省西北部、甘南縣城東南17公裡處,西臨內蒙古自治區,這是興十四村的地理位置。

  首先時間定格在1956年3月。那一年,付華廷7歲。

  山東省響應黨中央號召,向黑龍江省移民開墾北大荒。其中臨沂縣428名村民報名來到興十四村。與61年後記者看到的景象相比,當時一望無際的荒原,房無一間、地無一壟、樹無一棵的『三無村』,讓九成移民望而卻步回到了山東老家。剩下8名共產黨員帶著親朋好友共36人留了下來,成為興十四村最早的『拓荒者』。

  彼時,隨父母到興十四村的付華廷雖然小小年紀,『從那時我就立下志願,等長大了,一定讓我娘吃飽肚子,讓鄉親們吃飽肚子。』

  16年的光陰打馬而過。

  1972年,23歲的付華廷經鄉親們推選成為村黨支部書記,沒想到一乾就是44年。一上任,付華廷就向鄉親們發誓: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決不讓一個人掉隊,決不讓一戶受窮。

  時針不停轉動,興十四馬不停蹄。

  1981年,付華廷32歲,全村實現了磚瓦化;1982年,付華廷33歲,興十四成為全國第一個彩電村;1983年籌建甘南縣興十四村乳品廠,兩年後投產,當年就贏利65萬元;1988年,籌建年產600噸甜蜜素廠,次年投產,第二年年收入3000多萬元……

  時間來到了90年代。

  1994年,付華廷45歲。

  他帶領全村利用當地資源,采用高新技術,僅用了5個半月,建成年產3000噸的檸檬酸廠,年收入3000多萬元;1996年,利用檸檬酸廠廢料,又建起年產5萬噸節糧飼料廠,年收入2000多萬元。

  世界步入新紀元,進入21世紀。

  在知天命的年齡,2000年10月,付華廷在齊齊哈爾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了30萬噸淀粉糖廠,年收入1億多元;2002年,股票上市,成為黑龍江第一家以農業板塊上市的公司,成功進入資本市場,也把興十四人帶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天地。

  短短20年,興十四村的產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走上了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快車道。

  多年跑項目,搞經營,付華廷有很多感慨和感悟:靠攢錢、靠貸款辦企業,那都是傳統方式。得搞資本運營,搞招商引資。

  自2002年起,付華廷先後收購了齊齊哈爾林機廠、甘南縣塑編廠等企業,組建了甘南興華公司,成立了黑龍江富華建築公司、黑龍江富華綠化工程公司、黑龍江富華房地產開發公司和富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2005年5月,中國富華國際生態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興十四村和富華集團的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

  興十四村小城鎮建設一角全景。

  興十四也在快速向好向前的過程中與村民們共享發展成果——村裡先後投資115萬元建起文化宮、圖書館、衛生所;住宅從建村開始的草架子,到1981年實現了磚瓦化;2004年,136棟花園別墅拔地而起,統一供水、供氣、供熱。每戶村集體補助25萬元,別墅產權歸個人;村民還享受新型合作醫療等10項免費待遇。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全國知名網絡媒體興十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