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望奎每個村都有扶貧特色產業
2017-09-12 10:01:4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12日訊 九月的田野秋意漸濃,風中搖曳的水稻正在迎接即將到來的金色秋天。

  望奎縣先鋒鎮坤三村農民年近六旬的付中堯老兩口乾勁十足,『去年沒花一分本錢,種了三棟大棚,一棚辣椒、一棚南瓜、一棚冬瓜。一個棚賺了1.5萬元,賺了錢家裡蓋起了豬圈養起豬。今年又種了兩棟大棚,眼下又要出錢了。』在望奎縣,像付中堯這樣積極脫貧的貧困戶還有很多。有了產業,貧困戶脫貧的步子邁得更快。

  走過鄉村,漫步田野,處處能感受到在脫貧攻堅戰中那股向上的力量。正如望奎縣委書記單偉紅所說,望奎縣所有工作圍繞脫貧攻堅來展開。

  貧困戶靠什麼脫貧?當然靠產業,村裡有個好產業,脫貧就不愁了。

  廂白四村村支書楊福說起村裡的產業頗為自豪,他和村乾部『忽悠』回兩個家鄉走出去的企業家。趙純就是其中之一,他回鄉成立了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木耳產業,2016年帶動35個貧困戶脫貧。『貧困戶來合作社打工,一天多給10元錢。貧困戶種木耳,我們提供木耳段,而且一個木耳段少收兩毛錢。』趙純指著木耳基地不遠處的小村說,『我就是從這個屯子走出來的,回家了必須照顧父老鄉親。』

  記者了解到,在菌之源合作社打工,一年下來戶均能增收8000元至10000元。距離木耳基地不遠處,佔地4萬平方米的廠區內一片繁忙,這裡正在建設生產廠房。

  『前面是木耳基地,這裡建起廠房進行深加工。這個產業用工量很大。12月投產後,每個月人工開支就要30多萬元,貧困戶啥時來我這兒都有活乾。』

  回鄉創業的南軍帶回村裡的是一個草莓項目。今年3月,他用300多畝流轉土地建設草莓基地,並與丹東一家食品公司簽了訂單。南軍說,這個項目5年一個周期,第一年不讓草莓產果,接下來的四年是豐果期。明年6月草莓就能采摘了,用工多時一天要150人,貧困戶打工優先,還多給錢。南軍今年到現在已經開出了30多萬元人工費,天冷後給草莓覆膜估計還要支出10多萬元的人工費。在草莓基地打工的村民李樹森樂呵呵地說,他在草莓基地安家了,南軍在地頭給蓋了房子,一個月管吃管住還能賺2600元。

  距離望奎縣城20公裡的西窪荒,有一個回鄉創業的農民企業家——翟清斌。2014年,翟清斌帶著龍蛙農業的『企業+金融+合作社』模式回到西窪荒,在這裡,他歸集了13個自然屯1200多農戶的3.5萬畝零散土地,實現土地規模經營,優先僱傭貧困戶前來打工。在西窪荒,翟清斌搞起來一個扶貧聯合體,回報鄉親。

  在望奎縣,回鄉創業的家鄉企業家不在少數。先鋒鎮坤三村的蔡景學也是帶著景豐農業回鄉,建起了瓜菜種子繁育基地。因為有這個基地,坤三村烏龍江東屯的貧困戶叢明輝沒投入一分錢就種起了大棚,當年實現脫貧。

  縣委書記單偉紅說,一直以來望奎縣始終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一號工程』來抓,特別是省裡做出開展脫貧攻堅精准識別、精准退出工作部署要求後,望奎縣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迅速行動。在脫貧路徑上主攻產業扶貧。如今,全縣有25個龍頭企業、85個合作社和1130個新型經營主體,保證每個貧困戶有1個穩定的增收項目,每個村有1-2個拉動貧困戶增收的特色產業,每個鄉鎮至少有1項發揮脫貧攻堅作用的主導產業,力爭今年實現全縣脫貧摘帽目標。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