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下鄉采蘑菇漸成新風尚 食用野生菌一定注意安全
2017-09-19 10:06:00 來源:大慶網  作者:李曉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19日訊 時下,一股走到野外采蘑菇的『旋風』,在大慶市坊間刮起。不少市民都開著車去采蘑菇。

  男女老少或提籃、或提桶奔走於野外的林間小道,值得注意的是,野生蘑菇很難分辨,一旦誤食有毒蘑菇,後果不堪設想。

  采蘑菇漸成新風尚

  9月9日上午,家住大慶東風新村9區的張女士,帶著父母和孩子到采油九廠附近采蘑菇。

  張女士一家來到一片樹林時,發現樹林裡已經有幾名采蘑人了。看樣子,這些采蘑人已經不是第一次來這裡了。

  張女士告訴記者,這片楊樹林裡有各種各樣的蘑菇,每場大雨過後,都會冒出蘑菇來,附近的村民也有來此采摘的。

  張女士說,蘑菇屬於菌類,對身體有很多好處,全家人都喜歡吃。

  9月10日下午,家住綠色家園小區的孫女士和幾位朋友,趕往淨園公墓附近的樹林帶采蘑菇。一群人先是采蘑菇,後又在野外聚餐,玩得很開心。

  記者調查發現,最近這段時間,不少市民帶著家人或朋友去野外采蘑菇,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休閑方式。

  別輕易食用野生菌

  從事了近10年山貨生意的趙女士介紹,大慶周邊樹林內的蘑菇種類很多,有黃蘑、油蘑、白蘑、松蘑,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蘑菇。

  她表示,現在不少城裡人熱衷這個季節到野外采蘑菇,親近自然本是好事,可采蘑菇絕對不是簡單的事,多數城裡人不會辨認蘑菇,即使向一些認識食用蘑菇的人請教,短時間內也很難完全掌握。

  很多蘑菇長得非常相似,一不小心就會采到毒蘑菇,一旦誤食有毒蘑菇,後果不堪設想。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蘑菇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硒等微量元素,且熱量很低,被譽為健康保健食品。

  我國約有180多種野生毒蘑菇,常見的可致人死亡的有30餘種,如白毒鵝膏菌、褐鱗小傘、肉褐鱗小傘、白毒傘、毒傘、毒粉褶蕈、秋盔孢傘、包腳黑褶傘、鹿花蕈等。

  據了解,毒蘑菇的中毒類型,主要有四種。

  ●胃腸炎型:誤食者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出現休克、昏迷。

  ●溶血型:除有胃腸道癥狀外,可出現溶血性黃疸、貧血、血紅蛋白尿、肝脾腫大等,多伴有中樞神經系統表現。

  ●多髒器損傷型:進食10-30小時後,出現胃腸炎型表現。部分患者可有假愈期,後出現肝、腦、心、腎等多髒器損害,死亡率極高。

  ●神經精神型:除有胃腸道癥狀外,可出現多汗、流涎、瞳孔縮小等,嚴重者出現精神錯亂、幻覺、昏迷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市民盡量到正規的大超市購買蘑菇,來歷不明的菌類,千萬不要購買。

  此外,如果不小心誤食毒蘑菇,發生不適癥狀,應立即去大醫院就診,盡早排出毒素,爭取搶救時間。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