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0日訊(記者霍梟涵 莊園 王忠岩 編輯彭佳麗)近年來,佳木斯市教育工作全面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國家和省市要求為指針,突出『優質』『公平』兩個主題,不斷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規范辦學行為,在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上邁出堅實的步伐。

『喜迎十九大 教育看龍江』佳木斯座談會現場。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教育布局不斷調整優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
佳木斯市首次出臺了加強教育用地和國有教育資產保護的規定,制定了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通過整合撤並453所學校、改擴建164棟校捨、對17所學校實施委托管理、選派126位名師支教、426名校長和教師在縣域內交流、151名教師『三支一扶』、招聘1315名特崗教師等方式,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
教育經費投入大幅增長,辦學條件初步實現現代化
全市教育經費累計投入146.9億元,實施了兩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計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09所,新建和改造維修校捨136所,全部消除了小火爐供暖。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全面推進『三通兩平臺』工程,建設了多媒體教室1111間,增添了電子白板等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16.17萬套,中小學校基本實現了網絡寬帶『校校通』和『班班通』。
實施教育精准扶貧,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取得了新成效
佳木斯市在全省地(市)級城市率先成立了『佳木斯市陽光教育發展基金會』,實行了『蒲公英留守兒童關愛計劃』,為13621名貧困生建檔立卡,資助各級各類貧困學生2.4萬人,為11963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安排入讀公辦學校。實施了國家級貧困縣義務教育營養餐改善計劃,惠及四個貧困縣學生6.34萬人。重點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向初中學校配額的比例由原來的50%提高至80%,對郊區農村學校給予二次、三次配額。辦學行為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學校嚴格執行劃片就近免試入學,全面實行陽光招生、陽光分班得到了社會群眾的廣泛認同。
學生身心健康得到重視,培養合格人纔成效顯著
小學德育校本教材《生魂》的編寫與試點應用效果明顯,全省首創、獨具特色。建立了中小學生學業質量綠色指標評價體系,對252所學校的學生開展了體質健康數據測試。辦學特色更加突出,有12所學校被評定為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樣化辦學成效明顯,職業教育形成『一縣一品一特色』,有259名學生在全省職業學校職業技能競賽中獲獎。市林業衛校被確定為國家首批現代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示范校。
教育綜合改革不斷深化,教育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
終身教育體系不斷完善,首次開展了社區教育試點。校園安全保障機制不斷完善,建立了校車聯席會議制度,實行了錯時上下學,建立了校園警務室209個,學校門前交通和周邊治理安全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市直學校普遍實行了法律顧問制度,校園安全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對外交流成效顯著,先後承辦了兩次教育部國際漢語考試工作、AFS來華住校生漢語學習項目管理及漢語教學研討會和中俄學生夏令營,連續兩年榮獲全國AFS項目管理先進單位、國際漢語考試工作先進單位。市教育局應邀在國際理解教育論壇發言並獲得大會頒發的創新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