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1日訊(記者莊園 編輯彭佳麗)陳曉輝老師1998年大學畢業便進入吉祥中心學校從事教育工作。從踏上三尺講臺的那刻起,她便下定決心:盡自己所能讓每一個學生能成人,讓每一個家長都放心。她以愛為課本,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同學生一道學習、一起進步。在近20年的從教生涯中,陳老師用火一樣的熱情,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
參加工作以來她一直從事班主任工作,每天早上她總是第一個到教室,等候同學們的到來;任課教師有事時或自習課上她總是和學生泡在一起,帶領大家一起讀書、學習;對於一些家庭困難、單親等條件特殊的同學,她會不時在生活上提供一些幫助,解決了不少孩子生活上的難題;學生生病、受傷,她都是第一時間趕到、精心護理和及時送去就醫。

陳曉輝老師在備課。
2011和2012兩個學年度,陳老師在從事班主任工作任本班語文、數學兩科的教學工作的同時,又承擔了四、五年級英語課的教學任務,每周教學工作量達到三十節。2012年9月,她開始擔任學年組組長的工作,幾乎每天早上不到6點半到校,晚上5、6點回家。無止無休的工作使她患上了頸椎病,頭痛、眼睛痛,但為了學生們,她常常顧不上看病休息,一切時間都被用來完成教學和教育任務。
作為小學畢業班語文、數學把關教師,她對兩件事特別感到頭痛:一是農村學校學習氣氛差,學生說不念就不念了;二是學生底子薄,許多常識性的知識,孩子們都沒有掌握,因此學生的輟學時有發生。她暗下決心,決不讓一個孩子輟學,覺察到哪個學生有輟學的念頭,她下班之後,馬上騎著自己破舊的自行車,披星戴月,趕到學生家,與學生及家長擺事實、講道理,直到家長改變主意,學生回到課堂為止。村裡的孩子學習基礎差,她義務為孩子們補課,沒時間備課、批改作業,她就拿回家去做,她家的燈光常常持續到午夜纔熄滅。第二年小昇初測試,她班『冒出』奇跡,她教的語文、數學兩科平均成績比全鄉平均成績高出13.2分,全鄉前十名她班佔了8個。兩個因輟學而被她請回課堂的學生家長,緊緊握住她的手,眼含淚花,半天說出一句話『沒有您,孩子考不出這麼好的成績』。

陳曉輝為孩子們上課。
她抱著一顆愛學生、愛工作的心,精心呵護著她的班級和每一個學生。她班有一個叫孫雨飛的學生,作業常常不完成,常與同學鬧矛盾。雖然陳曉輝多次教育,但沒有收到明顯效果。她記得讀過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中說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要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要用愛心感化學生,唯有愛纔能真正改變一個人。最後,她試著尋找學生本人身上的優點,結果發現他這個人還真有不少優點。比如,愛勞動,每次勞動他總是特別積極,乾得起勁。於是一發現孫雨飛做好事,就及時表揚,還會微笑著對他說:『今天作業完成了嗎?老師要檢查的啊!』她會用微笑隨時隨地去鼓勵孫雨飛,在他犯了錯誤時,她也從不大聲訓他,而是以一顆寬容而博大的心去感化他。
對於性格孤僻的學生,她會給予更多關愛,用無微不至的關懷幫助他們恢復自信,使他們逐步走出生活的陰影。記得2013年9月,她接手一個新班的第一節課,每一個孩子都做了自她介紹,輪到最後一排的一個女生時停住了,孩子們嘻笑著喊:她是傻瓜。她告訴孩子們,不要這樣叫她們的同學。後來了解到她叫婷婷,由於家庭原因智力很差,學習成績滯後。第一次判作業時,婷婷拿著作業本來到她的面前,這又引起孩子們的一陣笑,翻開婷婷的作業本,竟沒有一個她認識的符號,原來她從來沒有判過作業。陳曉輝並沒有放棄她,鼓勵她:下一次你再寫好一點,老師再給你判。後來,陳曉輝在班級表揚板寫上了婷婷的名字,並在每次婷婷認真聽講時都為她畫上一顆星,婷婷笑得特別開心。
在陳老師的辛苦教育下,她所教的學生一天比一天懂事,一天比一天成熟。她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深深地愛上了自己的學生。寒來暑往,風雨十八載,她所教的學生,不論是本地的還是外地的,通過幾年學習,學習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每屆學生都在進步,都在成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