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1日訊(記者莊園 編輯彭佳麗)比全市提前兩年開展課改實驗;用三年半時間讓由一所落後學校發展成為全縣教育的標杆學校;讓農村孩子們也在社團中成長……回首一項項成績,無一不展現了現任佳木斯市樺南縣實驗小學校長王偉東的一位農村小學校長的教育情懷。
勇於創新 推動課程改革
2000年,通過多次外出學習,聆聽專家的講學的所見所聞,王偉東對課程改革有了更多的了解。得知新一輪課改將在全國設立實驗區進行實驗的消息後,王偉東主動與人教社小學教材的主編們取得了聯系,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帶領孟家崗實驗小學教師開始了課改實驗。
開始縣教育局發現學校擅自使用課改教材的事情後,責令改回原教材。經過王偉東的堅持,縣教育局同意了孟家崗實驗小學參加第一輪課改。起初條件艱苦,幾乎沒有任何資料和經驗可借鑒,是王偉東憑著一股拼勁,帶領普通的農村教師走進了課改大潮。兩年後的2002年8月份,縣教育局在王偉東任職的學校舉行了三天的課改現場會。全縣小學教師近五百人參加了培訓,現場會取得了圓滿成功。王偉東也因此成為了我是佳木斯市課改第一人,讓農村小學的還是們優先享受到了課改,而且比全市課改實驗提前了兩整年。

王偉東校長為學生們建立的社團。
推進精細化管理 將農村小學打造全『新』風格
2015年9月,王偉東在土龍山鎮中心校擔任校長的崗位後,一直在追問自己,什麼是真正的教育,辦怎樣的學校纔能達成真正的教育。尤其是一個個標准化學校通過了驗收,均衡發展正在強力推進,下一步,農村學校該怎麼走?怎樣管好用好這些先進的設施設備,發揮它們最大的功用,讓農村的孩子享受優質的教育。王偉東致力於將農村小學打造成一種全『新』風格的學校,載體就是推進精細化管理,提昇學校的軟實力。
在校園文化藝術節上,王偉東主張讓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目標。從開始到結束,只在開幕前開了一次會議,就使得文化藝術節取得了圓滿的成功。令師生看到了精細化管理的成果,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了農村學校也可以像城市裡的學校一樣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
隨後,學校相繼制定了如具體到每一個懸掛的宣傳板、每一段腳踢線等保潔的校園文化精細化管理制度;制定了如儀器設備『用壞也不能閑壞』的功能教室精細化管理制度;制定了具體的教學、安全、寄宿制、食堂就餐、後勤、學生班務承包等全方位的精細化管理制度。

王偉東帶領建立的八大浪中心校志願者服務站一角。
建立小社團為孩子提供社會環境
為了讓農村孩子能更多地感受社會,王偉東帶領當時就職的八大浪中心校老師學生們在校內建立社團。讓學生在這些社團中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創造,讓學生自主擔承社團的分工角色,讓孩子們在社團中鍛煉成長。

王偉東校長。
在王偉東的帶領下,學校組建了學生志願者工作站。平日裡工作站交由學生們自主管理。工作站的組員們,每天都能將學校一些由學生能做的工作進行統計,然後交給自願者去完成。志願者工作站內的組員們,在確保工作站正常運行的過程中,相互協商,制定規則,完全自主地安排工作站的工作,像成人們一樣工作,學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社團活動的主旨不是停留在興趣小組上,而要強化社團內的角色分工和責任,讓社團像一個小社會一樣,組員們承擔著不同的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讓小學生從小就修煉自己的社會角色意識,對促進孩子的終身發展是極其重要的。如愛心超市,有主管、會計、出納員、聯絡員、宣傳員、保潔員等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