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魂
與建設村隔著雞訥公路相望的是同屬通河鎮的樺樹村。
走在樺樹村的街路上,會時刻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村部前的1000平方米廣場被叫作『仁孝廣場』,廣場裡設有『仁孝長廊』、『村訓石』、『百善圖』等文化景觀。在村莊的整體規劃上,樺樹村著重注入傳統文化元素。全村東西向4條、南北向2條共6條主街路分別命名為仁寬街、國樺街、禮通街、信德街、智富路和義正路。在這些街路的兩旁,傳統美德宣傳展示圖板、標語隨處可見。在一條主街的兩側民宅牆壁上,還繪有二十四孝裡的經典故事。
記者到該村采訪的那天,正好趕上樺樹村老年協會組織的一次百家宴,每桌10名老人,每家子女親手做個菜,老人們圍在一起品嘗。村老年協會會長告訴記者,組織這欠百家宴,就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把孝敬父母的美德弘揚開來、延續下去,形成敬老愛老的社會風尚。
離開鄉村回到縣城,沿著政通大街一直前行,道路兩邊核心價值觀內容的中國結燈飾,已經成為裝點市容、宣傳價值觀的靚麗一景。

通河鎮建設村廣場舞表演。
通河縣依托原有公園,融入核心價值觀元素,打造了四個公園,即:我們的國——中國夢主題公園、我們的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我們的鄉——新鄉賢文化主題公園、我們的家——家風家訓主題公園。
在4個公園中,最氣勢恢宏的是位於縣城南端松花江畔的我們的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
進入這個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景色優美、端莊大氣的公園廣場。這個公園原來叫『通河松花江公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踐行活動開展以來,通河縣在原有景觀基礎上,本著融入百姓生活、融入城市景觀的原則,改造、新建了一批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元素的建築小品、藝術雕塑、書畫長廊等,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彌漫在公園的每個角落,達到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的目的。
此外,通河縣還實施鄉風民風培育工程。該縣深入開展『德禮滿通河』文明禮儀普及活動和『傳立家風家訓。凝聚道德力量』主題實踐活動,引領文明新風尚。並推動各村建立健全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會等群眾自治組織,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目前,該縣95%的村莊已成立了『四會』組織,出臺符合村情民意的村規民約,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

通河鎮建設村廣場大秧歌。
通河縣還以家庭為單位,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新鄉賢,好兒女、好婆媳、好鄰居等評選表彰活動,評選出好兒媳、好鄰居、好妯娌等1000多人,大張旗鼓地宣傳表彰,以群眾英雄引領文明風尚。建立160多支農村志願服務隊,以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困難家庭為服務對象,廣泛開展『鄰裡守望』志願服務活動,營造和諧人際關系。
通河縣還堅持綜合治理,加大聯合執法力度,開展打擊農村偷盜、涉黃、賭博、吸毒、邪教等專項行動,采取有效措施治理農村高價彩禮、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反對封建迷信,倡導移風易俗,引導農民轉觀念、改陋習、樹新風。
提神
從通河縣城出發,沿雞訥公路北行約7公裡,再向東約2公裡,便到達通河鎮建設村。
當記者來到村裡時,遠遠地便有悠美的樂聲傳來。在村西的村部寬大的廣場上,有三支舞蹈隊正在伴著歌聲翩翩起舞。
通河鎮黨委書記閔立新告訴記者,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建設村結合村情實際,定位打造林下經濟花園村。去年以來,該村依托縣裡打造全國大果榛子第一縣的優惠政策,全村發展平歐大榛子5000畝,戶均13畝。在林間,還套種小辣椒、北藥等,實現立體開發,並與企業簽訂回購訂單,長短結合,提高產業收益。此外,該村還建成林下雞養殖基地3處,共發展小笨雞10萬只,直供超市等渠道銷售,每只純利潤60元。
在大果榛子、林下雞等產業的帶動下,全村林下經濟繁榮發展,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來,開始更多地關注生活環境。
在縣裡部門的支持下,建設村投入大量資金提高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新修白色路面4300米,修築石砌邊溝7500米,路肩石化7.3萬平方米,確保百姓出行順暢;種植柳樹、雲杉等綠化樹2400棵,栽植牽牛、步登高、串紅等花卉6萬株,村內主要道路及通村路兩側實現全覆蓋;新安裝鐵柵欄7100米,粉刷8500米,全面推進改水、改灶、改廁等工作,村內環境乾淨整潔。
在村內衛生環境日常管護方面,黨員帶頭實行門前『四包』:門前道路自家包打掃,門前邊溝自家包清理,門前樹木自家包剪枝,門前栽花自家包培植。通過倡導文明新風尚,讓村民嘗到環境整潔的甜頭,村裡除集中儲運垃圾外,不再花一分錢,家家戶戶就自覺將村內環境衛生管理得井井有條。
條件好了,環境美了,建設村村民對生活的熱情更高了。該村建有佔地15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在縣委宣傳部、縣文體局等部門的支持下,該村還建有燈光籃球場、農家書屋、村訓村規、文化展示欄等文體基礎設施。
閔立新還告訴記者,建設村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最為突出的就是文化活動十分活躍,村民中有一批文化能人,其中的代表就是村支部書記陳發一家。陳發的媳婦王麗君曾登上東方衛視《媽媽咪呀》的舞臺,夫妻兩用本色體現出東北農民的淳厚、質朴,展現出通河人民對家鄉、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在王麗君等文藝骨乾的帶領下,全村組建起百人規模的文體活動隊伍3支,每天開展秧歌、廣場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農閑時,村民還自發或在鎮文化站的指導下排練組織文藝匯演。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繁榮農村文化是美麗鄉村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此,通河縣實施農村文化繁榮工程,以點亮農民的文化生活,提神振氣。
據不完全統計,通河縣共建成綜合文化站8個、村級文化活動室159個、農村文化廣場33個,實施全民健身工程140個,建成籃球場50餘塊、乒乓球場16塊,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日趨完善;每年培訓村文藝骨乾120餘次,群眾性文藝隊伍日益壯大,廣場舞在農村各地蓬勃發展,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每年組織送戲下鄉30餘場,放映電影940多場。
通河縣還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弘揚民俗文化,以身邊人、身邊事為素材,創作本土化、大眾化、鄉土味十足的文藝作品,在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演出,達到寓教於樂效果,健康向上的農村文化生活日益繁榮。
此外,通河縣還組織開展『文藝村』『國學文化村』等創建活動,打造文化家園,推動農村和諧發展。通過配套實施素質提昇工程以及農村文化禮堂、文藝演出隊、農家書屋等基層文化陣地的熏染,通河縣農村精神風貌和農民文明素質普遍得到了提昇,新鄉賢、明禮知孝之人之家大量湧現,心靈美與行為美內外兼修,向上向善之心普遍增強。
數說
-完成8個鄉鎮的總體規劃、7個鄉鎮的環境整治規劃和32個試點村、示范村的建設規劃。
-硬化農村道路總裡程580公裡,村內道路硬化80個村屯、309公裡,村道路加寬12598米,村邊溝硬化25606米,安裝防腐木柵欄37901米。
-完成村鎮綠化347萬平方米,綠化村屯130個,栽植各種樹木600餘萬棵,綠籬870餘萬株。
-亮化村屯35個,安裝太陽能路燈1821盞,中心鄉鎮給排水改造48353米,建排水明溝227.8公裡。
-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02個自然屯,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改廁3838戶,改造泥草房6310戶、44.76萬平方米。
-實施全民健身工程140個,建設籃球場50餘塊、乒乓球場16塊;建成綜合文化站8個、村級活動室159個。
-建成綜合文化站8個、村級文化活動室159個、農村文化廣場33個。
-每年培訓文藝骨乾120餘次,每年送戲下鄉30餘場,放映電影940多場。
-建成1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2個五星級村、6個四星級村、32個三星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