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供給側改革捧出龍江『綠』廚房 來自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的報道
2017-09-27 09:19: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玉龍 張桂英 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3

  品牌引領贏取『賣得好』

  除了展品,參展企業的觀念和實力也今非昔比。來自『北方魚米之鄉,遼金生態古城』黑龍江省綏濱縣的有機西紅柿,別看只佔據綏濱縣益農現代農業發展綜合服務有限公司的展位一隅,但其背後的產業卻一點也不小。經理武傳義告訴記者,年產2萬噸西紅柿,幾乎都銷往俄羅斯市場。目前已經引進一套先進濃縮番茄汁及番茄醬生產線。這次來參展,就是真誠尋求合作伙伴,開拓國內市場,做大國際市場。

  在展臺的另一側,來自木蘭昊偉農莊的即食水果玉米也受到熱捧。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產品都是經過認證的有機食品,水果玉米開袋即食、玉米果汁開蓋即飲,非常方便。『這是我們針對一線城市青年消費者特意設計開發的產品,考慮到便利店更被青年人所喜歡,所以我們主推一線城市的便利店銷售。我們的體會是,只要把產品做精做好,不但銷售不愁,價格還很好。』

  第一次走上農交會大舞臺的永和菜業,帶來了8人組成的強大營銷隊伍。『對北京市場,我們是志在必得。』哈爾濱永和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慶堂對這次參展信心十足。他告訴記者,公司以往銷售是靠經銷商走農批市場,雖然走了量,出了名,也贏得了市場,但是名氣只在業內,消費者並不知道我們,因為產品到他們的菜籃中已經換成銷售商的品牌了。比如我們的菜賣到山東,都被人家打上自己的品牌出口啦,人家掙大錢我們掙小錢,成了賣原料了。自打今年跟省農委先後參加了在杭州和南京舉辦的展銷會以來,眼界開了,思路也變了,如今我們堅定地要打自己的品牌,不僅做產地,更要做市場。

  李慶堂說:『這次針對北京市場,我們帶來了茄果、瓜果、豆類、葉菜4大類20多個小品種的蔬菜,不僅有北京人最愛的龍江特色菜紫花油豆、北京中高端消費市場喜食的苦瓜、彩椒,還有兩樣特色水果——地產沙果和地產網紋瓜。這種從韓國引進的網紋瓜,經過改良更加甘甜,糖度可以達到15個以上,非常受市場歡迎。我們的願望就是強化跟超市對接,讓北京老百姓更方便地吃上地道龍江菜。這幾天的對接頗有成效,目前已經和聯華連鎖超市及大潤發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品牌就是影響力,品牌就是生命力,品牌就是競爭力。本屆農交會上,不論是我省的專場推介,還是企業的現場推廣,品牌引領都成為廣泛共識。

  在開幕首日的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推介會上,佳木斯大米的現場推介引人注目。推介人、佳木斯大米協會副秘書長常志清說,佳木斯大米發展的堅實基礎是佳木斯深厚的資源稟賦,肥沃的三江平原,平均坡降僅萬分之一的平坦耕地,成就了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佳木斯大米』;連續六年登上中國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國際生態示范市的良好生態成就了佳木斯大米綠色安全的好品質;境內有三大水系、130多條大小河流,好水纔能成就好米……

  省農委副主任李世潤說,我省在『農交會』這個國際展銷大舞臺上選擇佳木斯大米做推介發言,是有深意的,是打造黑龍江大米品牌矩陣的一個具體舉措。一直以來,人們將黑龍江大米市場推廣的不如意歸咎於同質化嚴重,其實黑龍江幅員遼闊,水稻種植從第一積溫帶到第四積溫帶都有,面積始終在6000萬畝以上,各地大米各具特色。除了享譽國內外的五常大米、響水大米,近年來慶安、方正、肇源等一些地方大米也紛紛找准市場闖出名氣,這次隆重推出佳木斯大米,就是希望不斷豐富我們的大米品牌矩陣,形成多層次、多名品的黑龍江大米市場格局,早日實現『賣得好』。

  農交會上,我省許多企業都把各種質量背書亮出來,讓參展者一目了然、放心選擇;還有一些企業聯大靠強,增強產品研發能力。在我省展區,記者看到明水縣明實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產品包裝中,都醒目地標明:中國營養協會戰略合作單位、中國營養協會營養產業示范基地。黑龍江百世菇娘食品有限公司以依蘭紅菇娘為原料做的果汁、果酒、乾酒、冰酒等六大系列產品,引起了客商們的駐足關注。總經理龐博告訴記者說,紅菇娘中含有苦瓜?,具有較強的降血糖和調節血脂的作用,被醫學界稱為『植物胰島素』。我們與科研團隊合作,現已研發出近二十餘種產品。黑龍江大米網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捨得花錢包裝自己、宣傳自己的企業越來越多。像這種通過VR與AR技術制作的可以身臨其境地參觀企業生產全過程的3D宣傳片,雖然每分鍾制作費2萬元,但企業卻認為這個錢花的『值』。

  五常市金福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喬文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喬家大院這次帶來的三個產品,都經過中國有機產品及歐盟有機食品認證,認證證書就擺在展位上,這樣的質量背書就是最好的宣傳。雖然做這種高端產品投入大,但有市場的認可,產品售價還能提高,就值。

  肇東市熙旺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這次參展收獲了一個大單:與北京四海通達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總額1億元的有機雜糧購銷合同。北京四海通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彥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從2011年就已經開始與熙旺合作了,每年都要采購數千萬元的五谷雜糧。之所以選擇黑龍江的合作社,主要看中了這裡的生態環境,以及合作社的科學規范生產。比如今年與熙旺合作種植的甜玉米,生長後期有了蟲害,合作社為保證綠色有機品質沒有打農藥,而是采取科學的除蟲方式處理了病蟲害。

  在農交會黑龍江企業簽約項目表上,黑龍江省五常金禾米業有限公司與天津依蘭香商貿有限公司的簽約項目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項目資金構成一欄上表明甲方30%乙方70%。面對記者的詢問,金禾米業的銷售總經理王國良開心地笑了。他說,『這就是我們堅持品牌戰略的收獲。這意味著合作方要先付70%的款我們纔發貨,這樣的打款方式,在糧食產品交易中是很難得的。』

  經營五常大米近20年的王國良體會到,現在的日子最好過。他說:『最開始我們主要靠農批銷售,雖然量大但效益不高。2008年我們決定不做搬運工,走品牌營銷。轉型的陣痛實實在在地品味了四五年,但我們咬牙挺住了,政府出手規范市場對我們幫助很大。如今品牌叫響了,銷量每年都以30%甚至40%的速度遞增,在合作談判中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大。五常大米就該這麼賣!』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