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樺南美麗鄉村建設結碩果 農村新風正氣揚
2017-09-29 10:38:1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曹延忠 王闖 劉億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真抓實乾碩果累累

  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為內容,充分發掘村情特色,加大基礎建設、經濟建設、文化特色傳承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創建一批生態優美、環境秀美、產業突出、村風和諧,具有樺南特色的美麗鄉村。

  明義鄉朝陽村綜合廣場。

  完善基礎設施,保障生產生活。樺南著眼於小城鎮和中心村建設,高起點、高標准實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鄉村公路建設,省道依饒公路依樺界至樺南段37.82公裡續建項目緊張施工,預計10月末全線通車;撤並建制村硬化道路87.2公裡;改造危橋4座。加大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村內道路硬化50.8公裡,地下排水3500米,鋪裝邊溝17000米,新建休閑廣場9500平方米,鋪裝人行道板4800米,安裝鐵藝柵欄7400米。加大農村泥草(危)房改造力度,改造泥草(危)房5000戶。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解決5個村4500人飲水安全問題。加快農村信息化工程建設,建設完成了縣級電子商務運營中心、縣級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和100個村級電商服務網點,打通了農村物流配送的『最後一公裡』。

  閆家鎮閆家村入村口。

  改善人居環境,體現農村新風貌。突出做好重點示范村、達標村的衛生環境整治,按照『五清、四改、三化』要求,組織鄉鎮村屯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全縣各鄉鎮村屯清理柴草垛200個,清垃圾、糞肥2萬立方米,清路障120處;建立了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理機制;全縣設置專兼職農村保潔員292名,保潔經費由公益性崗位及財政以獎代補支出解決;行政村做到了垃圾箱(桶)設置合理,村級垃圾清運車配備齊全。同時,加大了村民集中活動區域公廁普及力度,全縣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0%以上;全縣新建農房90%以上具備室內衛浴設施;並在重點示范村開展了室內改廁試點。

  完善管理體系,不斷鞏固建設成果。三分建設七分管理。為了持續鞏固建設成果,組織鄉(鎮)、村做好環境衛生管護工作,嚴格落實農戶門前三包責任制:包環境衛生,即區域內的衛生保潔、及時清除垃圾雜物、廢棄物,保持水泥路面、邊溝等部位的衛生整潔。包綠化美化,即負責管護好門前屋後樹木、花草,做好澆水、除草等工作,如有死亡,負責補栽,並保護綠化帶乾淨整潔。包公共秩序,即各家各戶門前的村容村貌要整潔,無亂搭蓋,無亂堆放垃圾雜物。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環境清潔的常態化。營造一種管護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的濃厚氛圍,切實保持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發展公共事業,夯實民生基礎。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向農村傾斜,全面加強農村公共事業建設,夯實民生基礎。新建了金沙中心校、金缸中學、閆家中學食宿樓項目和第四小學教學樓、食宿樓項目;全力推進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8%,新農保參保人數達到13.5萬人;實行低保動態管理和聯審聯批制度,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建立完善了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關愛制度,讓貧困弱勢群體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工程,連續多年累計投入200餘萬元用於扶持農村業餘文藝團體,文化下鄉和『結對子、種文化』活動蓬勃開展,組織文藝下鄉演出60餘場、文化藝術品展覽12場,培訓文化骨乾和帶頭人350人次,播放電影2000餘場,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滿足。

  興業富民,帶領農民走上康莊大道。堅持『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的原則,大力推進產業發展,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實現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充分利用優勢特色資源和產業基礎,重點謀劃了5大類20大項81小項產業項目,加快構建『東林西稻、南瓜北畜、中部蔬菜』的產業布局。投資6565萬元,建設了總裝機容量7.5兆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15個,已實現並網發電,輻射帶動2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在38個村實施棚室蔬菜項目,建設瓜菜大棚815棟,建設溫室大棚41棟;在18個村實施肉牛、生豬、家禽等養殖項目,實現了83個建檔立卡村,村村有項目,村村有產業,極大增強脫貧內生動力。

  精神文明建設日益豐富,引領農村新風正氣。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推進,農民精氣神足了,結合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六抓六進』活動,以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核心價值觀進農村促新風和移風易俗活動。在全縣192個行政村統一設置《村規民約》圖板,發放文明創建倡議書6萬份,提昇了美麗鄉村建設的『軟實力』。同時,在農村廣泛開展了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好鄰居』等系列評選活動20多項。明義鄉東雙龍村被評為國家級文明村、永昌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樺南鎮被評為省級文明鄉鎮標兵,駝腰子鎮被評為省級文明鄉鎮、愚公村被評為『全省和諧村屯』;評選『十星級文明戶』881個、文明家庭430個、『十星級文明戶標兵』20個、『好媳婦』15名、『好婆婆』14名、『種養能手』60名,一大批百姓身邊鮮活生動的先進典型,引領著美麗鄉村的新風正氣。

  『美麗鄉村是我家,農村不比城裡差。』這已經成為樺南縣農村居民們的共同感受。如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大幅改善,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置身於樺南鄉村,眼前美麗舒適和諧的人居環境讓人留戀忘返。村子變美了變綠了變靚了,村民們的笑容寫著幸福、透著歡樂……

  創新思維紮實推進

  圍繞佳木斯市委『一心兩沿一環』戰略部署,明確了展現生態優美田園風貌,傳承優秀傳統村情文化,打造魅力宜居鄉村的工作思路。以嶄新的視角、超常的理念、創新的思維、務實的乾勁,譜寫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新篇章。

  『四個一點』,匯聚美麗鄉村建設資金。縣委主要領導在全縣美麗鄉村推進大會上這樣說:『貧困縣的美麗鄉村建設,即不能走偏跑粗,又不能拆東補西,必須創新資金籌集方式,將有限的錢用到刀刃上』。為解決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從哪裡來的問題,縣委縣政府確定了資金投入『四個一點』的新舉措,即上級爭取一點、財政投入一點、群眾籌集一點、社會幫扶一點,共籌集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5339萬元,新建26個重點村,提昇完善10個特色示范村;爭取龍煤集團的幫扶資金7500萬元,改善14個村基礎設施建設,走出了一條政府投入為引導、農民和集體投入為主體、社會力量多方支持的多渠道、多層次投資的新路子,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資基礎

  創新技術與監管,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按照全國《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和《黑龍江省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的建設要求,在建設中不斷破解難題,創新技術與監管手段,使美麗鄉村建設任務更加科學合理。為改變常規路邊溝U型槽強度低、質量差、鋪裝粗糙、美觀度差的狀況,組織精乾技術力量精心設計,獨創了一種全新的梯型槽,責成廠家嚴格標准生產。施工中,負責管理技術的工作人員與施工工人共同創造了『七五』鋪裝法,即槽上口與路面高差七公分、槽外壁與溝邊間隙五公分,填充石粉或粗砂粒,保證了邊溝梯形槽整齊、牢固、美觀、耐用。同時注重發揮好『三級聯動』的工程質量監管體制,即發揮好美麗鄉村專項推進組的作用,深入各施工現場督查工程進度質量;發揮好鄉鎮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作用,做好施工建設日常管理、服務保障、進度跟蹤、質量監督、建築安全等工作;發揮好村兩委班子管理作用,組織群眾監督員監控工程質量,確保工程施工過程高水准、高質量。

  群眾主體,全黨動員全社會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樺南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打破了以往農村工作『黨委政府唱獨角戲』、『政熱民冷』的尷尬局面,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示范作用,人人都不當局外人、個個都不做旁觀者,『願意、樂意』支持參與美麗鄉村建設。今年啟動實施的26個重點村中,每個勞動力都出工籌勞,並且設置村民出工籌勞記錄和臺賬,用村規民約確定下來,共同遵守,群眾在垃圾清運、路障拆除、邊溝清理、路肩回填、樹床平整、栽植樹木花草出工出勞積極參與,掀起了上下聯動、乾群協力共建美麗鄉村的熱潮。梨樹鄉北大村前街地勢低窪,沒有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群眾出行苦不堪言。得知美麗鄉村建設任務確定後,兩委班子積極動員組織群眾,每天出動鉤機2臺、鏟車2臺、小四輪20臺,清理和回填土方600多立方米,折合資金5多萬元,為路面硬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昔日的爛窪塘變成寬闊平坦的康莊大道,群眾拍手稱快,兩委班子威信大大提昇。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