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建設農業領域航母 做糧食安全"壓艙石"
2017-10-11 10:42: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楠 吳樹江 徐宏宇 陳賀 方志文 陳寶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11日訊 黑龍江省墾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打造國際大糧商,努力形成農業領域航母。

航化作業在創業農場。

  發展重點產業加快『轉調減』

友誼農場的現代化大機械在作業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農業部的正確領導下,黑龍江省墾區加快發展重點產業,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墾區積極發展節水農業,落實農業『三減』,重點推廣水稻大棚二次利用種植食用菌、水稻側深施肥、超早缽育機插、『鴨稻』、『蟹稻』、旱作免耕種植、經濟林、中草藥,大鵝養殖、燕麥和大豆復種青貯、苜蓿半乾貯等示范項目。目前,墾區已經具備超過400億斤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商品糧保障能力。2017年墾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308.2萬畝,比上年增加18.9萬畝。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4254.8萬畝,比上年增加33.3萬畝,增長0.8%,佔農作物總播種面積比重為98.8%,比上年增加0.4個百分點,為歷年最高。其中,水稻播種面積2310.6萬畝,小麥播種面積26.4萬畝,玉米播種面積674.7萬畝,大豆種植面積1162.6萬畝,雜豆種植面積35.7萬畝,薯類種植面積27.2萬畝。

  『供給側』改革打開新天地

科技人員在北大荒農業股份七星分公司的科技園區裡培養出了新的蔬菜品種。

  近年來,我省墾區全面積極落實國家號召,多層多點發力,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應對農產品市場變化和國家糧食收儲政策調整,落實『壓玉、擴豆、增稻、強經飼』等種植結構調整措施,加快形成糧經飼三元結構。

  2017年糧食內部結構調力度持續加大。受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大豆目標價格補貼,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政策的影響,墾區上下積極應對農產品市場變化,糧食作物結構呈現『三增三減』特點,即水稻增加80.6萬畝,大豆增加210.5萬畝,小麥增加19.1萬畝,玉米減少256.6萬畝,雜糧減少34.2萬畝,薯類減少0.4萬畝。從糧食作物比重看,水稻佔54.3%,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玉米佔15.9%,比上年降低6.2個百分點;大豆佔27.3%,比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小麥佔0.6%,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雜糧和薯類分別佔1.3%和0.6%,分別比上年降低0.5和0.01個百分點。

  種植結構轉變的同時,墾區大力抓緊科技研發,用科技改變農產品品質。七星分公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曉輝介紹:『從2012年開始探索的水稻側深施肥插秧技術,目前已經大面積推開,僅這一項技術就實現了畝減肥10%,產量提高9%。現在,我們正在探索提昇稻米適口性的科學方法,爭取在產量和品質之間達到最佳平衡點。在轉方式、調結構方面取得突破。』2016年墾區落實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三減』示范面積193萬畝,全墾區化肥施用量比上年減少1.5%,農藥除草劑施用量減少1.6%,做到了農藥、化肥、除草劑減量,作物不減產。

經濟作物綏雜六號矮稈高粱在北大荒農業股份七星分公司培育成功並進行科技推廣。

  在林業發展方面,墾區林業圍繞『優化林業產業結構,科學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為目標,加快墾區林業發展。2016年實現林業增加值5.0億元,比上年增長3.2%。當年完成造林綠化6.3萬畝,現有林地總面積99萬餘畝。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39.3%,區域森林覆蓋率達17.1%。2016年全墾區種植經濟林3198.60公頃,種植中草藥1771.27公頃,生產食用菌6703萬袋,野生動(禽)馴養和林下養殖4 2.1萬只(頭、箱)。

  畜牧業是墾區在供給側改革上的又一個發力點。2016年全墾區畜牧業實現增加值63.8億元,比上年增長3.9%,墾區『兩牛一豬一禽』存欄分別達到黃牛4.5萬頭、奶牛15.5萬頭、生豬76.8萬頭和家禽828.6萬只;全年肉奶產量分別為26萬噸、42.7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3.4%、13.9%。建立『優質苜蓿草+高能量全株玉米青貯+綠色精料』高產高效奶牛日糧飼喂模式,實現墾區奶牛單產超9噸的新跨越,現已建成16萬畝人工苜蓿草場核心示范區。

  截至目前,墾區全程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的企業達到78家,種植業產品可追溯規模達到340多萬畝、畜禽產品可追溯規模達到316萬頭(只),范圍涵蓋谷物、蔬菜、水果、畜禽肉、牛奶、種子等農副產品。

  農機科技化作保障

在八五六農場的稻田裡『北大荒』字樣格外醒目,吸引了大批游客。

  2012年以來,墾區按照『自主創新、加速轉化、提昇產業、全面發展』的總體要求,努力改善農機化科技保障條件,提昇科技創新水平和技術轉化能力,為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科技支橕。截至2016年底,墾區農機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8.6%,比2012年提高1.6個百分點。黑龍江墾區在大農機、大科技應用方面達到了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標准。

  八五二農場農機科科長許國忠介紹:『農場現有的這種德國產的克拉斯770收獲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全國只有9臺,全部在我省墾區。一臺最大功率530馬力、糧箱容積12立方米的大塊頭,一小時可以收獲50畝,並同時實現秸稈還田。這些農機都是在近三五年更新,職工個人購買的,不僅僅在我們農場使用,還經常跨區支持兄弟農場和地方作業。』

  截至2016年底,墾區農業機械總動力1045.1萬千瓦,畝均佔有農機動力0.24千瓦,農業機械化率達99.4%。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比2012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累計利用國家購機補貼資金21.6億元,農機更新總投入達110億元,新增各種農機設備15.98萬臺套。目前墾區玉米播種全部采用精量播種技術、秋起壟全部采用自動導航設備、水稻實現100%浸種催芽等。農機裝備水平國內遙遙領先,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先進水平。

  農業航化作業促穩產

  8月21日,歷時兩個月的全省墾區2017年農業航化作業全部完成。期間,59架飛機共計飛行11883架次,5844小時,航化面積超過1400萬畝。

  作為世界最大的通用航空公司之一,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現有飛機99架,其中投入運營77架,在編教練機12架。2013年啟動,目前全國規模最大、佔地300公頃的一類通用航空機場——肇東機場今年已經達到可運行狀態。此外,全墾區可供農業航空作業的農場已達到85個,農用機場水泥跑道75條,形成網絡式作業基地群。

  2012年以來,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農業作業面積、飛行時間、經營收入、機隊規模等多項指標均增長一倍以上,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目前,該公司累計飛行22萬小時,農業航空作業面積達3.2億畝,增產糧豆300億斤,參與森林滅火1000多場次,森林巡護航程達200多萬公裡。如今,農業航空作業已成為墾區現代化農業的常規作業手段,農用飛機已成為墾區4300萬畝耕地安全穩產、增產增收的守護神。

  佳西機場張輝主任介紹說:『2012年,我們的飛機數量是55架,現在增加了近一倍。我們的業務也從農林噴灑、人工增雨,拓展為可以旅游觀光、航拍航測、遙感物探、醫療救援等等。尤其可喜的是我們培養出了更多自己的飛行員,外籍飛行員從原來每年聘用20餘名已經減少到現在的六七名。2012年開始,公司與八一農大聯合,全國統招大學生飛行員。幾年之後,我們的飛行員將全部是中國人。』

  『智慧農業』開啟未來

  『這套設備投資4000萬元,將在今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這是目前中國唯一的農業物聯網應用項目。它的啟用將使中國農業生產技術實現一次飛躍!』七星農場副場長劉成介紹的大田種植物聯網應用示范系統分為:業務管理、智慧農業、食品追溯、便民服務四大板塊。通過這個系統,人們除了可以了解農業信息政策、農商動態等情況,還可以通過手機和電腦,實時查看每臺聯網農機的運行軌跡,當前速度、插秧深度、時間等都有最精確的顯示,同時實現了『農作物生長及病蟲害高清無線多媒體監測、農機安全生產作業無線多媒體監控、田間生產無線多媒體指揮調度』等多種功能。該系統不僅能看到受控地塊的實時圖像,還可以通過田地中的傳感器等設備測量土壤微量元素、地溫、水溫水量、病蟲害情況等等,有利於及時采取措施,確保秋後高產。

  據七星分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孟慶民介紹:『通過這個系統,還可以讓墾區外的消費者輕松實現食品追溯。現在只要消費者掃描我們商品上面的二維碼,就可以看到我們的水稻從育種催芽、插秧、施肥、管理、收獲的全過程。等到物流和超市環節全部打通之後,就可以實現真正的訂單農業。消費者吃好哪塊田裡的米,可以在手機上提前預訂,然後看著大米春種秋收,直到送進家門。所有圖片和視頻都標著精確的時間和經緯度,確保真實可信。』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五年來,墾區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這期間,總局成立了『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科技信息中心』。墾區科技總投入達41.67億元,佔墾區GDP的1%,2016年末科技貢獻率達68.75%,較五年前提高了1.75個百分點。實施省級以上科技項目515個,項目資金3.68億元。鑒定科技成果192項,有25項成果獲得農業部豐收獎,38項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獎。截至目前,墾區擁有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級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各1個,國家級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功能研究室2個,綜合試驗站7個;部級檢測中心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3個。擁有專利1832件,其中發明專利505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3.02件。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十九大時光

【專題】喜迎十九大

【專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 喜迎黨的十九大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黑龍江做好三篇大文章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