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把握政策放手乾盯緊市場奔小康
2017-10-12 09:39:3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開欄的話

  為濃墨重彩展現十八大以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反映廣大黨員乾部群眾對黨的十九大召開的強烈期待,記錄認真聆聽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共度十九大時光的生動場面以及我省社會各界對黨的十九大的熱烈反響,今起,本報推出『十九大時光』專欄,連續刊發來自基層一線的現場報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廣大龍江人民群眾愛黨護黨跟黨走的堅定決心和對國家繁榮穩定發展的滿滿信心。

  黑龍江日報10月12日訊  秋高氣爽,記者驅車來到素有『北國江南』『水稻之鄉』美稱的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江灣鄉,稻田裡滿眼火熱的豐收景象。

  站在眾益水稻合作社大門口,數著一輛輛裝滿水稻的農用車駛入大米加工廠,合作社理事長劉志學滿臉洋溢著收獲的喜悅。黨的十九大即將勝利召開,劉志學期盼之情溢於言表:『眾益水稻合作社300多農戶都是黨中央改革政策的受益者,大家相信,隨著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肯定會有更多更利好的強農、惠農政策出臺。只要農民敢於創新、放開手腳多種糧、種好糧,獲得的回報會越來越豐厚。』

  『眾益水稻合作社2010年由我牽頭組建,現有社員300多人,入社土地2萬多畝,建有大米生產車間,注冊了「潤鄉源」品牌。』劉志學一邊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合作社情況,一邊愛惜地用手指捻著飽滿的稻粒:『合作社種出的水稻啥樣,咱心裡有數,質量絕對差不了。』

  這幾年,每年新米紮堆上市,都是眾益水稻合作社『潤鄉源』牌大米受寵、揚名之時。大米『盛裝』遠行,贏得好評不斷,社員們興高采烈地把大把鈔票揣進腰包。總結一年來的辛勤付出,劉志學只說了六個字:『開好頭,收好尾。』合作社在年初做好農資、資金儲備工作的基礎上,瞄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方向,盯緊市場、拿穩訂單種地,大家伙心裡特別托底兒。好大米美譽爆棚,接連拿到浙江、福建等地客戶的訂單,以前的『賣糧難』煩惱一去不返。

  『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省市縣一路跟進,鄉裡經常召集大伙研究什麼品種水稻好賣,加上我是東北米業協會會員,一來二去地,我腦袋裡全是「改革」這個詞兒。』明確了方向,有了想法,壯了膽量,便有了行動。兩年前,劉志學一改社員自己選品種、合作社負責收購和加工的模式,把社員的地一股腦兒轉包過來,統一了品種、育苗、插秧、收獲、加工、銷售,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如今,合作社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100%,投資700萬元建成精米加工廠,引進國內最先進的設備,日加工水稻能力達200噸,通過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潤鄉源』牌大米走出了黑龍江,在上海、北京、大連、廣東等全國多地闖出了市場。

  『除了賣米,合作社還趕時髦,開始「賣地」。』劉志學笑著介紹,眾益水稻合作社還上了一套互聯網監控設施,500畝地實現了『私人定制』,施用有機生物肥,除草劑殘留不超過15天,定制者在千裡之外24小時可隨時監控施肥、噴藥等情況。客戶來自北京、大連、哈爾濱等地,少的5畝,多的70多畝。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十九大時光

【專題】喜迎十九大